鲟鱼学校:1名学生,11名老师
宽阔的院子里,一栋半新的教学楼矗立着。每周一到周五,这所学校只有11名老师和1名学生出入。正因为严重失衡的师生比例,桐城市鲟鱼学校一度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唯一的学生这天没来上课
走在鲟鱼学校里,听不到学生们的嬉闹声,只能听到偶尔掠过的鸟语声。
一座院子大门紧闭,院中一栋三层小楼内外无人走动。要不是门前“桐城市鲟鱼学校”几个大字,人们很难将这里与一个正常办学的学校联系起来,这是一所由11名老师和1名学生撑起来的学校。
4月16日,直到中午12:00,记者也未看到有学生从学校出入,只有一名教职工在院内打扫卫生。16:30左右,记者从该校校长龙大飞处得知,唯一的女学生――八年级的星星(化名)这天没来上课。
据龙大飞介绍,星星当天身体不舒服,在家吊水治疗,请假一天,“学生不在,值班老师还是要来的。”星星的教室在三楼,教室里空荡荡的,课桌与讲桌紧挨在一起,摆放在黑板前。教室比较破旧,窗户上已积满了灰尘。
学生数量越来越少
虽然现在学生少了,但是龙大飞还是保持以前的工作习惯:早晨赶来上班,中午回去吃饭,下午上课前赶来,直到下课后才离开学校。龙大飞说,现在在这里工作的老师还有11位,大多数老师的工龄较长。他自己从教29年、当了8年校长,副校长的从教时间比他还长。
这个学校从新中国建立没多久便已成立,曾经的龙大飞根本想不到如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龙大飞说,鲟鱼学校建校后,生源数量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最高。顶峰时,学校共有22名教师,每个班可以招收二三十名学生,在校生人数可达到200人左右。不过,这一情况在进入新世纪后急转直下。
2009年之前,一个班的学生维持在七八名左右。到了2009年秋季开学,学校只有4个年级开课,每班1名学生。到了2011年秋季开学,只剩下就读七年级的星星一人。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鲟鱼镇的家长们,却成群结队地将孩子送到数公里外的枞阳县的学校上课。家长不仅舍近求远,而且还不得不花下血本。
镇上的孩子大多去枞阳就读
在鲟鱼学校的附近,记者找到一位王姓女孩的家长。女孩今年11岁,在枞阳的小学就读。王大哥说,鲟鱼镇上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绝大多数就到枞阳县的学校上学,这实在是无奈之举。鲟鱼镇也就0.8平方公里大小,常住人口1000人左右,适龄入学儿童的数量并不多。因很多居民到外地工作,孩子在那里就近入学,留在镇上的适龄儿童进一步减少。考虑到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缺乏竞争性,很多家长只能选择将孩子送到枞阳上学。
另外,升学也是父母们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王大哥说,鲟鱼虽然属于桐城市,但是这里到桐城市城区有60公里左右,办什么事情都不方便,包括孩子升学。在鲟鱼学校升学后,孩子就必须到60公里外上高中。家长们觉得,陪读太占用时间,不陪读又不放心孩子。而枞阳县与鲟鱼镇只一河之隔,家长们索性将孩子送到枞阳上学,升学也比较方便。
不过,要想让孩子到枞阳上学,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王大哥说,为了让孩子长大后能在枞阳成功入校,很多家长在孩子刚出生时就积极地给孩子办户口。有的是挂靠在亲戚朋友的户口下,有的只能在枞阳买房子。
学校去留存在巨大争议
由于种种的无奈,最终导致了鲟鱼学校的现状,关于这种情况的一些争论也开始出现。目前,该校11名教职工都要上课,包括龙大飞和副校长。为了维持所有上课老师的工资,每年的工资支出数额庞大。龙大飞介绍,该校一般的老师,月工资都在2000元左右。职称比较高、工龄比较长的,月工资在3000多元。每年仅工资方面的支出,就有30多万元。花了这么多的费用,只教授一名学生,是否有些浪费?
争议中,鲟鱼学校的去留被提上议事日程。为此,安庆市教育局和桐城市教育局多次到鲟鱼调研。政府在鲟鱼镇内江社居委进行了调查,约40人支持保留鲟鱼学校,16人建议撤并鲟鱼学校。
桐城市教育局一位杨姓主任说,根据政府出台的文件,对于该校是否撤并将进行再一次论证,同时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目前,这一计划已经向安庆市教育局和省教育厅汇报。
星星已经舍不得离开这里
学校的去留,作为该校的唯一学生星星表示她不会走,也不想走。星星说,她从五岁开始在这里上学,如今已有8年,对这所学校和老师都很有感情,不愿意离开。另外,这里离家很近,上学很方便也很安全。
不过,星星选择留下可能也有经济方面的考虑。一位自称与星星家做过几十年邻居的居民介绍,星星父母离异后她跟着爸爸生活。爸爸工资并不高,需要贴补家用和照顾年迈的母亲,较为拮据。而送孩子到枞阳上学,这个家庭负担不起买房落户的成本。当天,记者还见到星星的妈妈。才四十出头的她已经满脸皱纹。她长年干电焊工勉强维持生计,也没有多少结余。
声音
专家教育部门应向农村倾斜优质资源
“现在很多农村人口都流动到城市去了,适龄入学的儿童也被带进了城市。”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范和生教授说。
另外,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也是农村“空心”学校越来越多的另一个因素。范和生解释说,很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教育水平,会千方百计的将其送到好学校,甚至放弃免费义务教育而转向私立学校。
“空心”学校究竟该撤还是该留,范和生的观点是明确的,“师生11:1的比例,显然是对资源投入的一种浪费,孩子也得不到应该有的群体学习氛围。”
“当地的主管部门应该统筹教育资源,通过增加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城乡教师的交流等方式,让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在范和生看来,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并不能一蹴而就。
“农村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集中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范和生说。
教育部门学校撤并与否要看家长
针对农村师资力量不均衡的现状,安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在我省的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教师与学生配比不均衡的情况确有存在,而这几年相关部门也在通过撤并等方式整合教育资源。
“确实因为生源减少需要撤并学校的,县级政府也得履行撤并方案的制定、论证、公示、报批等程序。”该工作人员出具的一份材料显示,早在今年1月8日,安徽省政府就曾下发《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实施意见》,其中详细地列出了对县域内教学点、村小学、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以及学校撤并的标准。
在学校的设置上,原则上要求每个乡镇都应设置初中,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要设置村小学或教学点,人口稀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应保留或设置教学点。而农村中小学撤并的程序,除了有严格的流程与规范外,还得按照“一校一议”的原则举行学校撤并听证会,以公开票决的方式形成是否同意的撤并意见。也就是说,如果多数家长反对、学校撤并后学生上学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撤并后造成学校超大规模或“大班额”问题突出等现象,都不得强行撤并现有学校或教学点。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