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国贼”
“但是,后来我醒了。”姑娘写道。
促使她“醒悟”的,是在了解一段每个人都缄口不言的历史后,觉得“一些东西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比如,上世纪80年代青年学生的反腐败运动,虽然有老师在上课时稍稍提了下,但语焉不详。
长辈们讳莫如深的态度在姑娘的心里豁了一道口子,这促使她后来不断地去找寻真相。“人就这样呗,你知道一点以后你就会追,然后就去了解很多东西。”
“当你了解很多真相以后,你真的就会觉得你以前很傻逼,就是这种感觉。” 她摇了摇头,声音低了下去。
在《致爱国者》中,她写道:“当你面对一群作恶却相安无事的人,这种醒悟会让你有种心碎之感……个人很难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就会袭来,而此时重新睡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已经醒了的姑娘发现,微博开始成为大家“了解真相的地方”,逐渐取代官方媒体的地位。眼下,她把带着粉红色保护壳的手机凑到眼前,不停地移动手指翻阅微博,俨然一个“微博控”。
2010年8月就开始使用微博的她,真正在微博上关注公共事务,是因为钱云会案。“当时很多人关注这个案子,我就开始看了。”之后,她不断参与到公共事务中去,南京护树行动、“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基本上热点都有关注”。
中菲黄岩岛争端发酵后,为黄岩岛不断高声呐喊的人们让她看到了“甚嚣尘上的民族主义”:“这个小小的黄岩岛,迅速准确地找到了你们(爱国癫)的G点,配合注射下爱国主义这大剂量的春药,让你们马上高潮,甚至呻吟……”
实际是,“这些高喊者,大多数连黄岩岛在南海的哪个位置,长什么样,怕是都不清楚。”
在讽刺高喊者为黄岩岛较劲并“号召”大家用脚投票、离开中国之时,姑娘被网友骂作“卖国贼”。
理性公民
由于《致爱国者》引起的关注,姑娘特地发了一条微博“澄清”:“一篇吐嘈长文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共鸣,既然大家粉了我,那我得掰持一下,别以长文的风格去判断我。我是个典型的双鱼座,感性大于理性,直肠子,爱骂娘,有些自恋,时不时臭美一下,有点好色,说话有点黄,女流氓,小清新,二逼女青年,就是个分裂体,还有我是个话痨……”
现实中,姑娘说起公共事务,更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意味。抑扬顿挫的语调,情绪化的措辞,不是冷静地谈论,更像是发牢骚。“不要因为我写这个东西就觉得我是每天说很多正经话的人。”她笑了笑说,“其实不是。该生活的时候生活,该说话的时候说话。”
写出被她戏称为“大吐槽”的《致爱国者》,姑娘是为了表达她认为正确的东西,发出自己的声音。“我写这篇文章是想让大家回到一个理性思考的角度:我最应该关心什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对她而言更加重要。在超市买牛奶的时候,她看着别人手里牛奶的牌子说“不要买”,那个人听完她的话,就把牛奶放下了。
很多人并不肯定姑娘平时批评政府的言论。“为什么不能批评?”姑娘一拍桌子,“政府拿了纳税人的钱,是纳税人在养活政府。我没有制定决策的权利,那么决策出来以后,我觉得不好我就表达自己的看法,为什么不能批评?”
在姑娘看来,权利的维护与争取特别重要。她举了个例子:“英国有个男孩所在的学校规定,男生夏天不能穿短裤。那男孩就把妹妹的校服裙穿学校去抗议。很多男生都支持他,举着横幅‘Be Cool No Pants’(不要长裤,要清凉的短裤),其实这就是孩子们在维护自己的权利。权利是要靠人去争取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如果每个人都在乎自己的权利,每个人都喊‘我要我要我要’,上面有压力就会动了。动一点点就好。”她特意强调了“一点点”,“一个人不能撼动任何东西,但一群人就不一样。”
对她而言,微博的可贵之处在于放大了权利诉求,不同声音的汇聚与扩大为很多事情创造了解决的途径。比如姚晨姨妈拆迁,“姚晨她妈妈找到她,问她有没有办法。她也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发条微博。姚晨的微博有多少粉丝啊,马上大家就都知道了。虽然她后来把它删了,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个事了,政府就有舆论压力了。”
“说白了,爱国是最简单、最无害、能表现一个人正义感的东西。”姑娘说,“很多人一听‘岛’就觉得是很大的一个区域,甚至连黄岩岛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就高喊‘保护领土完整’。他只要用嘴巴说就行了,动了嘴就能表现出他的正义感。如果要他去为一个遭遇强拆的人呼吁,他会去吗?”
现在,你问这个曾经狂热执迷的姑娘“你爱国吗”,她想了想,说,“我觉得我挺爱国的,但不是盲目爱国了。”对她而言,爱国“与其说是呼吁保卫遥远的三平方米岛屿,不如说是保护自己脚下的三平方米土地”。
(应受访者要求,“姑娘忒高兴”为网名)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