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他是河北一名普通的农民,他把守护长城当成本职,比去自家地里还勤快。每天去长城清理垃圾,制止游客在长城墙上刻字,或者阻止附近村民撬长城砖,向当地相关部门提意见……持续了整整30年。
老农义务守护长城30年:这是父亲弥留之际的嘱托
张鹤珊
1955年出生,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城子峪村农民,戚家军后代,义务守护长城已达30年。
张鹤珊说:“我现在不仅要做长城的保护,还要研究长城。”他家里长城百科全书和各种地方志堆了好几箱子,书里很多地方都做了笔记。2009年张鹤珊的《长城民间传说》出版,收录了20多个故事,张鹤珊正打算出第二本书,把他所知道的这一带长城的历史沿革、文化民俗都整理进去。
10月19日傍晚,河北省抚宁县城子峪村,现年56岁的长城保护员张鹤珊坐在村外一段“野长城”上休息,咪了一口随身带的二锅头后,他望着远方,若有所想。本版图片 早报记者 徐晓林
他是河北一名普通的农民,大部分时间做的却不是农活。他把守护长城当成本职,比去自家地里还勤快。
每天去长城捡游客丢下的垃圾,制止游客在长城墙上刻字,或者阻止附近村民撬长城砖,甚至就长城保护向当地相关部门提意见……持续了整整30年。
他说:“我现在不仅要做长城的保护,还要研究长城。”2009年《长城民间传说》出版,收录了20多个故事,目前他打算出第二本书,把所知道的长城历史沿革、文化民俗都收集起来,整理一本“长城大全”。
因守望长城,他也成了名人,以他为原型的电影《长城脚下是我家》2009年上映感动了很多人。他甚至开玩笑地和记者说,“给我寄封信,就写秦皇岛张鹤珊收,也能到我手里。”
张鹤珊,现年56岁,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镇城子峪村农民,为了恪守父辈的承诺,他坚持义务守望长城已经长达30年。
好几公里山路每天来回
上万里的古长城分为景区和非景区,人们所熟知的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已经开放的景区长城加起来不过1000公里,古长城真正的主体是那些绵延在高山峻岭之间几乎无人管理的残垣断壁,通常大家都把这些非景区古长城称为“野长城”。我们的故事就从河北省秦皇岛沿线的“野长城”说起。
在山海关长城北翼,大约40公里的地方,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城子峪村,家家户户的房子随着山形走势排列,像北斗七星一样,落在燕山余脉的山脚。
史上记载,戚继光于1568年初调任蓟州(当时华北九镇之一),在此任职达15年之久,其边防常受到游牧民族侵袭,戚继光最初想训练北方各镇10万士兵,中央政府并未批准,于是他申请将在浙江(以义乌为多)所训练的一部分士兵调至蓟州,最终约调去2万人。历经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在秦皇岛境内的长城沿线,形成了义乌籍后裔相对集中的一个个“义乌村”,城子峪村,就是其中之一。
400多年前,城子峪村民的祖先在明朝著名将领戚继光的带领下修筑长城,保京师(今北京)安全。如今,残破的古长城依然有一位戚家军的后代守护,这人名叫张鹤珊。
张鹤珊家新盖的三层小楼依山坡而建,南低北高,村中马路上立着“长城守护者之家”的招牌,指向张家方向。群山之间,大石河流淌而过,群山之脊,长城绵延而去。
10月19日上午10点半,因为记者的到来,张鹤珊提早从长城回来,站在院子里等着。他穿着一身军绿色衣服,胸前后背都印着“长城保护”,那是一家公司2008年资助的“巡逻服”。
下午,张鹤珊领记者去看城子峪的长城,从他家走出百米,就能到最近的长城敌楼,从此处往西4公里,往东6公里,蜿蜒10公里的这段长城,就是张鹤珊的守护范围,制止任何的人为破坏,是最基本的“保护职责”。
他并不是文物保护单位或长城景区的员工。2003年,城子峪所在的抚宁县设立“长城守护员”制度,由县文物管理所聘请长城沿线的村民利用闲暇时间到长城巡游,定期向上反映情况,每年给予1000多元的劳务费,张鹤珊这才有了官方认可的身份。
在这以前,张鹤珊“无名无分”。小时候父亲曾经告诉他,日军侵华时,父亲等三名村名曾被日军抓去,被逼说出八路军藏匿军粮的地方,见父亲不肯就范,日军就一把将他从长城的敌楼上推下去,没想到他的衣服被从墙上伸出的排水渠钩住,捡了一条命。父亲弥留之际嘱咐张鹤珊,要为这一命之恩,守好长城。
就这样,从懂事时起,张鹤珊就恪守父亲的承诺,把守长城当成了“本职”。好几公里的山路,只要没有急事耽搁,他总要每天一次来回。
带着记者上山时,他指着一块大石头说,“这长城上像这样的一块砖就是挪了地方,我也认得。”后来,还真遇上一块搁在路中间的砖,他捡起来放回边上城墙缺了的一角,说“这估计是驴友拿下来垫相机或其他东西。(这块砖)之前还在这儿。”
一路上,不时看见被人们丢弃的塑料瓶,他念念叨叨,“过两天要和老伴儿拿着麻袋来捡一次垃圾。”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