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英国工党政治家,首相(1945~1951)
在大洋彼岸,华盛顿貌似已乱成一锅粥。由于深陷朝鲜泥潭,总统杜鲁门、国务卿艾奇逊等人正面临执政以来最严重的内外交困,在共和党坚持不懈的弹劾之下,民主党政府早已左支右绌,焦头烂额。
尤其是艾奇逊,简直要被政敌们的口水淹没了。
“在战后全新的世界里,美国两党斗争日渐升级。艾奇逊成为保守派最频繁的攻击目标……共和党人对他恨之入骨……艾奇逊和许多国会议员都交过恶,他觉得这些人已经被政治弄得臭气熏天。艾奇逊习惯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他们说话,仿佛自己摇身一变,成了小学老师,在为一群令他不胜其烦的六年级学生上课。”
但这些精明的政客并不像在媒体镜头前那样出离愤怒、失去理智—杜鲁门政府绝不会真的发动核打击,将自己陷于万夫所指和两败俱伤。杜鲁门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演出。
他先是授权其新闻秘书查尔斯·罗斯在记者招待会后发表了“一项旨在澄清视听的声明”,用极其模棱两可的暧昧语言,反复强调美国一定会谨慎对待核武器,希望媒体不要误读政府的战略意图;但同时又十分露骨地暗示,美国总统绝对有可能使用核武器。
▲迪安·古德哈姆·艾奇逊,美国国务卿(1949~1953)
杜鲁门将自己发出的核打击意图归结为媒体的误读,却不断发出赤裸裸的威胁,这显然不是出自先礼后兵的军事礼仪。他和幕僚们当然十分明白,在苏联和中国这两个大国友好结盟后,社会主义阵营也拥有核武器,他们根本不会惧怕美国的核打击。
因此,杜鲁门制造核恐慌,所触动的必然只有英国等盟国。美国刺激英国等国的目的何在?
答案只有两个字:停火。
哈里·杜鲁门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铁腕总统”。
1884年5月8日,哈里·杜鲁门生于密苏里州南部的拉玛尔乡下。在青少年时期,他爱读历史、战史和历届总统的政绩实录。高中毕业以后,当过银行的职员,也经营过农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当过炮兵连长;大战结束,获得陆军少校军衔;复员后主持过一个县的政府工作。
1935年当选为参议员, 1945年1月任副总统。当年4月12日罗斯福总统去世,按照美国宪法规定,他继承罗斯福成为美国第 33任总统。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