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美国最后的五星上将 “大兵将军”布莱德雷(组图)

www.sinoca.com 2016-04-28  哒哒


  在美国陆军的现役装备中,M1“艾布拉姆斯”坦克名声最响,而装备量更大的M2步兵战车就要“低调”很多。

  不过这种步兵战车的名字“布莱德雷”论级别却要比“艾布拉姆斯”高,因为它是以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奥马尔·布拉德利来命名的。

  正如这种步兵战车很多时候会被人忽略一样,这位稳重谨慎,貌不惊人的将军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来,都不那么引人注目,但是他在二战中所起的作用却很重要的——五星上将可不是一个闲人能拥有的荣誉。

  出身贫穷的苦孩子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Omar Nelson Bradley)于1893年2月12日出生在密苏里州伦道夫县克拉克村。

  他是英格兰移民的后裔,其祖先在18世纪中期来到美国谋生,经过几代辗转来到密苏里州伦道夫县。新大陆虽然很自由,但想“脱贫致富”并不容易,布莱德雷家族也是世代穷困,到了他父亲这一代,仍然是“贫穷一家人”。

  不过他的父亲有一点不同——有文化,是当地的一个“民办教师”,他的母亲则是他父亲的一个学生(居然是师生恋……)。布莱德雷出生后,父亲为他起了一个由两个当地“名人”组合而来的名字——“奥马尔”取自当地一个报社的编辑,“纳尔逊”则是一位医生(有点像“林则徐”的来历),希望儿子能够像两位 “名人”一样,长大能出人头地。后来他的母亲未能再生育,布莱德雷实际上是“独生子女”。

  在父亲的影响下,布莱德雷从小就是个“书虫”,尤其喜欢看历史类书籍,对历史上那些英雄人物非常崇拜,稍大一点后又迷上了数学。布莱德雷从小还练就了一手好枪法,这也是受父亲的影响,因为父亲经常要去打猎。一个教师还要去打猎?听上去有点离奇,但其实还是因为穷——打不着猎物就没肉吃。

  ▲因为贫穷,布莱德雷没有留下童

  年的照片,这是他高中年鉴上的照片

  1908年1月,因为长期的劳累奔波,布莱德雷的父亲因肺炎去世,年仅41岁,由于家庭穷困,连丧事就是乡邻们“众筹”办的。此时只有15岁的布莱德雷深受年少丧父的打击,一度卧病不起。

  但悲伤并没有击倒这个继承了父亲优良品质的少年,很快,布莱德雷就“化悲痛为力量”,继续用功读书,并且还以擅长棒球而闻名于他所在的中学。

  1910年5月布莱德雷以优秀的成绩从中学毕业了,本来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律师,但家里不可负担得起昂贵的大学学费,布莱德雷只好咬咬牙,先找了一份虽然辛苦(每周工作六天,每天9小时),但挣得还算多的工作——锅炉工(月薪40美元),打算攒够几百美元的学费后再去上密苏里大学。

  改变命运上西点

  ▲布莱德雷在1910年的留影,过大的西

  装明显不合身,很可能是借的——还是穷啊

  此时的布莱德雷一心只想赶紧挣够钱好去上大学,如果没有其它变化,也许多年后会诞生一个律师布莱德雷。

  但命运往往很奇妙,某一天,中学的一个工作人员告诉他还有一条不花钱也可以上大学的道路——上军校。这一下子打动了他,非常渴望改变命运的布莱德雷产生了报考西点军校的念头,但他的母亲实在舍不得这个独生子远赴千里之外,有点为难的布莱德雷在考虑了几天后,还是下定决心去考西点。

  等到正式通知到达时,离考试只有8天时间了,布莱德雷手忙脚乱地复习了一番后,怀着忐忑的心情前去赴考,地点是圣路易斯的杰斐逊兵营。4个小时的考试结束后,他又返回打工的地方继续工作等待通知。

  1911年7月27日,布莱德雷收到了录取的电报,第二天又收到了推荐他的拉克议员的鼓励信。布莱德雷怀着狂喜的心情和离别母亲的忧伤,带着母亲的千叮咛万嘱咐和一箱子衣物,揣着一百美元来到西点报到,从此踏入军营。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中国的南海“朋友圈” 又多了一个非洲国家(图)
下一篇:美军三派战机飞黄岩岛 奥巴马逼中国亮大行动(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