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
夏季训练,耳朵容易受到的伤害
【专家档案】孙建军,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世界卫生组织防聋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际耳内科医师协会中国分会高级指导专家,中华医学会全国耳科学组组长,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获全军科技进步奖及医疗成果奖17项,发明专利4项。
笔者:夏季野外驻训,除了耳部爆震伤,耳朵还容易受到哪些伤害?
孙建军:外耳道炎和中耳炎也是野外训练中容易发生的耳部伤病。特别是在海训中,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导致急、慢性中耳炎和弥漫性外耳道炎。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发病初期会感觉听力下降,随后有耳痛、发热、流脓流水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急性中耳炎则会演变成慢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反复感染。严重的中耳炎甚至可能引发颅内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
弥漫性外耳道炎是一种发生于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广泛性感染。一般分为急、慢性两类。急性轻度患者表现为轻度耳痛,重度患者表现为耳剧痛,咀嚼时加重并可伴耳鸣和听力下降,可流出分泌物。慢性患者耳发痒,有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会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笔者:它们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孙建军:引起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是游泳呛水,当水流入鼻腔后,引发鼻炎、鼻窦炎,病情进一步发展,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引发中耳炎。还有人呛水后急于将鼻腔内的污水擤出,结果造成污水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导致炎症的发生。
引起弥漫性外耳道炎的主要原因是水液浸渍和外伤。游泳或冲洗外耳道后,若耳内未拭干净,皮肤受浸渍、破损,易招致感染。此外,挖耳时不慎损伤外耳道皮肤,或异物擦伤皮肤,失去了皮肤防御的外耳道一经海水浸泡,就会发生感染,形成外耳道炎。
笔者:海训时如何防治中耳炎?
孙建军:海训时建议使用游泳专用耳塞,以防止污水的进入;患有上呼吸道感染、鼻腔内有病变(如鼻窦炎)、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正在流脓的患者暂时不宜游泳。游泳后应保持耳内干燥,上岸后可歪头扯耳,单脚跳跃,千万不要私自乱掏。
一旦游泳后出现耳鸣、耳痛、发热、听力下降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主要是抗生素的对症治疗,局部应用抗生素,若病情严重,伴有发热,则可以加用口服或输注抗生素等方法。其次是应用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物,保持咽鼓管的畅通。
患了中耳炎,除积极治疗、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外,还要排除咽鼓管不通气,预防鼓膜内陷。方法是经常作吞咽动作,保持咽鼓管畅通,使耳室内压力与外耳的压力平衡,避免鼓膜内陷。一旦鼻腔进水,正确的擤鼻排水法是手指紧压一侧鼻孔,另一侧鼻孔缓缓擤出水液,左右反复3-4次,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污水逆流进入中耳。
另外,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防感染诱发中耳炎。
笔者:那么,外耳道炎如何防治呢?
孙建军:首先,在海训前千万不能自行掏耳朵,这样容易造成外耳道皮肤的破损;其次,海训后应该及时用棉签清理外耳道内的残余水渍,海水长时间的浸泡、堆积会对外耳道皮肤造成损害;第三,如果外耳道已经有湿疹、疖肿,尽量避免下水活动,在已有炎症的基础上浸泡海水,会大大增加弥漫性外耳道炎的发生几率。
一旦发生弥漫性外耳道炎,不用紧张,及时治疗可以使炎症痊愈,基本不遗留后遗症。治疗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早期局部热敷或作超短波透热、激光照射等理疗;严重者全身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镇静、止痛剂;局部用酚甘油或鱼石脂甘油滴耳,外耳道脓液及分泌物可用双氧水清洗。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