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瀚表示,某种程度上促成张学良最终下定决心的一件事是“蒋介石的中统系统发现张学良通共,而当时张与延安方面的联系都是通过东北军王以哲的电台。”
张学良与杨虎城 资料图
本文来源:华声在线,作者:齐岳峰,原题为《杨虎城之孙:国民党应为祖父“平反昭雪”》
西安事变主角之一的杨虎城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至今内幕仍然没有全面公开。2013年正逢杨虎城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多年来一直在搜集西安事变相关史料的杨虎城之孙杨瀚再次致信马英九,要求国民党尊重历史事实,为祖父平反
文|《小康》记者齐岳峰
距离1949年10月1日不到一个月的一天夜里,杨虎城高大的身躯倒在中国重庆的一个角落,此后人们大多认为,杨是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特工人员杀害,但是后来的国民党对发生在他身上的历史始终没有做出公开明确的阐述,这让他的家人一直耿耿于怀,包括杨虎城之孙杨瀚。
在最近的几百天乃至几千天里,杨瀚保持了一个习惯,早上六点钟来到他简单的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在北京的冬日里,当第一缕阳光打到人们脸上的时候,他已经能够从工作中暂时休息一会儿了。
根据杨瀚的了解,台湾方面对于杨虎城被杀最早的陈述“说是在重庆撤退的时候被土匪杀了。”此后,国民党党史馆负责人邵铭煌曾经发了一个声明,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讲,只是对杨被杀表示遗憾,也没有讲杨虎城被谁杀。”
2008年,杨瀚在台湾见了时任国民党秘书长吴敦义,“我们两个交谈的时候他也是表示遗憾。”
在北京的办公室里,杨瀚分析国民党方面始终无法公开面对此事,应该是出于对蒋介石地位的维护,“蒋介石最大一次奇耻大辱就是西安事变,杀杨虎城又是他在政治上一个最大败笔,他不光杀杨虎城,连杨虎城的孩子、下属都杀。所以研究蒋介石的人和维护蒋介石的人都不愿意涉及这两个事。”
西安事变仍然没有尘埃落定
杨瀚始终在强调“西安事变仍然没有尘埃落定”。在他的概念中,西安事变的策划、组织、发展、最后的结束,在公开的资料中,一直没有很详细的、很真实的细节。
2009年开始,杨瀚开始做西安事变资料收集工作。为什么要重新考察西安事变?他觉得,“这个事没有完,台湾对这个事从认识到宣传,始终是避讳的。”
在杨瀚看来,西安事变对此后中国的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用什么样的历史观去看待,很重要。还是需要坚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在他所强调的唯物史观的实践中,杨瀚发现,有些人着重通过日记来评价一个人,“我认为这是不客观的。”
近些年,研究蒋介石的日记成为潮流。
杨瀚觉得,政治人物的日记只能反映他一定程度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他全部的思想活动,特别是他的政治活动。“蒋介石一天批的公文发的电报可能有几千字,可他的日记最多是几百字,少的几十个字,这个能反映一个政治人物的整个思想状态么?”杨瀚看蒋介石日记有几个感触,蒋介石在里面有骂人记录,有打人记录,但是从来没有杀人记录。“蒋介石一生中杀的人比打的人要多得多。”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再来看“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与张学良的沟通。“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给蒋介石发了电报。作为当时国家最高领导人,蒋介石 “九一九”、“九二零”、“九二一”、“九二二”的日记里只见到他骂日寇,但是他没有任何要反抗的表示。从南昌回到南京后,他一下军舰就召开会议,确定依靠国际解决东北问题。“实际上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确定下来的。”杨瀚注意到,蒋介石从1927年的济南惨案开始,每天日记里都写两个字“雪耻”,“从 1927年写到1931年,从1931年又接着往后写,一直写到1937年。”
“研究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唯物,什么叫唯物?就是唯事实。有些事蒋介石没有档案,现在发现从‘九一九’到‘九二七’,南京政府给东北方面的回电一个都没有。这个怎么解释?”国土遭遇外敌侵略,作为中央政府竟然没有任何反应,这很不正常,杨瀚判断“蒋介石别的档案都那么齐,这个重大历史事件几天没有东西,已经说明了问题。”
杨判断,“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没有了后方,失去了军事供应系统与财政供应系统——这促成了张学良与杨虎城的关系。杨瀚称,关键时刻张的部队没有军饷,作为西北绥靖公署主任的杨虎城专门给他调钱解决燃眉之急。
同时,东北军在与红军的战事中不断失利,使得张在南京政府的地位受到了负面影响。“国民党开五全大会的时候,张的两个师刚刚被消灭,张学良到南京,很受奚落”——这更促成了张杨的走近。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