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配图:标号为2011的歼20最新机停在跑道上。
作为当代国产武器中的头号“大众情人”,歼-20战斗机的每一丝一毫变脸,都能在军迷中间掀起暴风骤雨。
1月18日,一架编号为2011的全新歼-20在网上曝光。首飞时隔三年,从2001和2002直接跳跃到2011,或许意味着歼-20的研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几张不甚清晰的照片显示,2011号机一改“黑丝带”墨绿色涂装,采取了类似美国F-22的灰色隐身涂料。
综合坊间多位分析人士的意见,2011号机在外观上,至少有10处与歼-20前两架验证机不同。其中尤为引人瞩目的有三点——一是整体式座舱盖内加装加强框,二是机头下方安装有黄色EOTS传感器(可能为预留位置),三是进气口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
资料图:中国歼-20最新飞行测试机照。
钱报军情记者邀请著名航空专家宋心之,以及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主编李小健,对被网友唤作“董瑶瑶”的2011号机换上的“新行头”,一一加以解读。
专家们认为,2011号机的这些改进,对于歼-20而言,少数是对前两架验证机不成熟设计的调整,但是总体而言,隐身性、机动性、发动机效率和航空电子系统,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完善。
座舱盖加框走回头路?
穿盖弹射、隐身、减重三不误
当三年前2001号歼-20横空出世时,它那科幻拉风的一体化座舱盖,与F-22的座舱盖如出一辙,引发大面积的“点赞”潮。
不过,2011号机的座舱盖,又出现了一个加强框。此举貌似“倒退”,不少人将其理解为“走回头路”,并且表达了失望的情绪。
“其实,你只要仔细看看美国F-35战机的座舱盖,会发现与2011号的如出一辙。”在宋心之的提醒下,记者仔细观察了2011与F-35的座舱盖照片,发现两者的加强框,都是埋在座舱盖玻璃里面,而它们的座舱盖玻璃,其实和F-22与2001号机一样,都是一整块的。
2011采用的,其实是穿盖弹射整体变厚度座舱盖,这实则是当下最先进的战机座舱盖了。
“这种整体式座舱盖,前面的风挡部位加厚,而舱盖部分减薄,两者的厚度不同。”宋心之告诉记者,这么做,除了减轻重量以外,主要是为了实现穿盖弹射。
与传统的抛盖弹射不同,穿盖弹射以座椅顶端尖锥直接穿透座舱盖,让飞行员逃生。穿盖弹射的最大优点是一个“快”字,据悉,在低空复杂姿态下,穿盖弹射从飞行员启动弹射手柄到救生伞张满的时间不大于3秒。“从飞机上跳伞逃生是十万火急,每0.1秒都非常宝贵。”宋心之说。
“没有加强框的一体式座舱盖太厚了,没法穿透,所以F-22才用抛盖弹射。而且它的重量太大,歼20付不起这个代价。”宋心之又补充道,“而且无框一体式座舱盖的寿命太短,据说F-22每隔18个月就得换个座舱盖,实在太难养了。”
记者注意到,2011号机与F-22一样,座舱盖表面镀了层金黄色的膜,雷达波难以穿透座舱盖。这样一来,那个加强框就不会影响隐身性能。
“下巴”处为何挂着黄色物体?
EOTS赋予歼-20一双“红外千里眼”
在2011号机机头的“下巴”部位,相对于2001和2002号机,出现一个惹眼的黄色物体。这很快让人联想到F-35“下巴”挂着的光电瞄准系统(EOTS——Electro-Optical Targeting System)。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