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配图:从机库牵引飞机到停机坪。
这里是沙漠的深处,这里有一片令人惊叹的绿洲,这里有一群甘当天梯托举战鹰翱翔的勇士。
广袤的巴丹吉林沙漠磨砺了他们敢于牺牲、克服困难的勇气;弱水河畔的胡杨赋予他们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就是空军某基地一区飞行试验团机务大队的官兵。
几十年来,一代代机务官兵冒风沙、战严寒、斗酷暑,克服重重困难,先后保障飞行5500多场次、10万多架次,完成过第一颗原子弹、氢弹蘑菇云取样、航空航天器校飞、无人靶机定型试飞等1600多项科研试验任务的机务保障工作,多次被空军评为“优质安全机务大队”。
近几来,为适应部队职能任务需求,该团飞机几经更换,形成了新老机并存、多机种混编的局面。对一个保障多机型的机务大队来说,机型差异带来的维修理念、保障模式、保障程序、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因素,给保障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为解决好这些矛盾问题,该大队不断传承和发扬“极端负责、精心维修”的优良作风,落实制度规定,充实完善故障预防措施,发挥机务指挥中心功能,加强网络信息化管理,逐步实现了组织指挥与维修管理“一体化”目标。
资料图:从机库牵引飞机到停机坪。
深秋的一天,笔者随该大队官兵进场,用笔和镜头记录了他们最平常的一次保障工作。
这是一个寒冷又忙碌的早晨
凌晨六点,大漠深处的军营还掩映在夜色中。机务大队各中队宿舍的灯光,照得营院逐渐亮了起来。
起床、整理内务、洗漱、整理进场资料,机务官兵一天的工作开始了。二中队指导员卢瑞已在营院走了一圈,迎面扑来的冷风,让他不由得打了几个哆嗦,赶紧让值日员通知进场官兵多加件衣服。
“嘟……”一声哨音,进场机务官兵整装跑出宿舍楼,迅速登上牵引车出发了。
深秋的大漠早晚温差有十几度,尽管天气晴朗,可一阵阵寒意让笔者举相机的手都麻木了。官兵也冷得直搓手,在牵引车上,他们背贴着背,靠的更紧了。
三级军士长曹建军是机务大队二中队某型歼击机的代理机械师。笔者见到他时,他的飞机刚刚牵引到起飞线。打开牵引车与飞机牵引杆连接,将飞机停到位,多年养成的习惯使他的动作连贯而敏捷。
各型战机陆续牵引到位。机场的风冷得有些恼人,工作的时候,官兵们不由得会用手捂一捂耳朵。迎着朝霞,机翼下的他们沐浴在阳光里,沉醉在忙碌的飞行检查准备中。
这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
机场周边的植被很少,取而代之的是无边无际的沙石,一起风,沙石就扑向跑道,往往是前一天刚刚清扫完道面,第二天就沙石满地。为防止飞机滑行时吸入沙石,官兵们完成飞行前检查准备后,各机组人员一字排开,通过地毯式搜索,仔细清除起飞线上的沙石。
都说机务兵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没有严谨细致的作风是胜任不了这份工作的。
在曹建军眼里,每一颗螺丝钉、每一根保险丝,都是决定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他告诉笔者:“我现在还必须像新兵一样,每一步程序、每一项检查,都要拿着《维护规程》对照进行。”不是他记不住工作流程,而是他深知,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飞机带隐患上天。事实上,他对《维护规程》早已烂熟于心。有一次,飞机液压导管需要拆装,机械员将调整间隙调到3毫米,曹建军一看就立刻指出,间隙应该调整到4毫米,还说出了这个间隙规定在《维护规程》中的哪一页,多少条,让在场人员佩服不已。
从机械员到机械师,曹建军维护飞机始终精心认真、一丝不苟。前不久,飞机进行联合收放,表面看,收放动作都很正常,可他察觉到主起落架轮舱盖放下时,速度比以往慢了一点,后经认真检查发现,主起落架轮舱盖收放协调钢索有断丝。如果在空中协调钢索断开,将导致轮舱盖无法工作,主起落架放不下来,严重威胁飞行安全。
该团副团长陈焕银这样评价曹建军:“他维护的飞机我放心,这么多年,飞机在空中从没有发生过机械故障,这是确保我能够完成打弹试验任务的重要原因。”陈副团长是该团公认的“打弹大王”,今天曹建军维护的飞机,就是给他准备的。曹建军带机组成员报告完飞机准备情况后,陈副团长笑着对笔者说:“我这个‘打弹大王’离不了他这个‘保障大王’。”
机场沿线空地的沙石堆里,长着一种叫骆驼刺的植物,远远望去,灰蓬蓬的,成团成堆,毫不起眼。但它们以顽强的生命力冒着风沙,耐着饥渴,历经大漠四季的轮回,依旧蓬勃。机务官兵们说,自己就如同这骆驼刺。
轰隆隆的飞机引擎声不绝于耳,一架架战鹰腾空而起。机翼下,机务官兵整齐列队,注目、凝视。在他们眼里,飞机是有生命的,他们对飞机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深厚感情。
飞机上天,曹建军才能和战友回饭堂匆匆吃个早饭。吃完饭,紧接着又要赶到停机坪等待飞机降落。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