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12日,“海上联合―2013”中俄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在俄罗斯彼得大帝湾附近海域举行。中俄军演对威慑潜在对手加强中国军队战斗力有着重要作用,但也不能对中俄关系理想化。
中国的海上安全合作起步很晚,但最近一段时间发展较为迅速,在提高战斗力和加强交流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图为2007年中英海上联合演练。
军演可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随着地区安全形势的恶化、来自海上的恐怖活动的增多、海上自然灾害等的频发,各国在加强海上军事合作方面都有着约来越多的动作,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当然也不例外,除了打击海盗的“亚丁湾护航”行动外,还举行了很多的海上军事合作。
孙子兵法曰“善战者,求之于势”,“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上之策。随着世界上和平力量的增长,通过战略威慑遏制战争,或延缓战争爆发,或制止战争升级,避免或减少战争破坏,越来越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同选择”。各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的大环境,而事实证明在现有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诸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这样的局部战争难以实现广泛而持久的和平,和平环境的取得离不开威慑战略的应用。国际社会有关国家通过开展以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为主要内容的军事合作,可以起到很好的威慑作用,实现地区和世界局势的稳定。
军演是两国或多国军事交往的高级形式
军事演习是两国军事交往的高级形式和交往成果的集中展示,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是国家间开展海上军事合作的重要内涵。同时,国家间、地区间安全合作开展程度的好与坏、进度的快与慢,都可以通过“海上联合军事演习”这一特殊海上军事合作形式加以检验。
除此以外,海上共同打击犯罪、海上防扩散等也都是海上军事合作的重要形式。如《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禁止生物武器公约》、“防扩散安全倡议”等国际多边合作机制为各国在海上安全领域进行沟通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此外,海上军事合作是还是军事外交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技术交流、武器销售、人员往来等不同层次的双边和多边对外军事交往活动都具有军事外交性质。
“军”与“政”的互动程度成为判断军演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历史上的军事强国屡次通过单方军演或联合军演达到展示实力、威慑对手、“不战而屈人
之兵”。图为中俄军演举行阅舰式。
两国或多国军演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
纵观世界各海洋大国、濒海国家所举行的单方海上演习以及联军演习,其目的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和平时期提高部队战斗力,从演习中学习战争。演习的最根本的目的之一是在和平时期训练部队,保持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以防止和应对未来潜在的、可能出现的各种战争或威胁,同时通过接近实战的训练条件,检验部队的训练成果。
第二,对外展示武器装备,发展军火贸易。联合军事演习常常成为军火贸易的载体,卖方国家可以以此为借口全面展示其武器的性能,买方国家也可以有更多试用和检验的机会。
第三,配合国家外交战略。军事演习不仅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一种手段,同时还是对外发送政治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而且在可统计的多数情况下,军演的政治意义往往超过了其纯粹的军事意义。
军演可以达到外交手段无法达到的目标
“军”与“政”的互动程度成为判断军演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历史上的军事强国屡次通过单方军演或联合军演达到展示实力、威慑对手、“不战而屈人之兵”。由此看来,军演是对外交的有效补充,可以达到其它诸如谈判、斡旋等外交手段所无法达到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军演实际上也是一种外交行为。
中国自20世纪末参与海上联合军事演习以来,始终将军演纳入国家的整体外交战略中加以考量,并将其与本国的多边外交、睦邻外交、和平外交的实践相结合;致力于通过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宣传本国的外交与国防政策,促进本国与世界各国的有效沟通;致力于通过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维护本国的海上安全利益,并进而为维护地区局势的稳定与世界和平贡献力量。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