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载,参加举世闻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海南籍高级将领共有七人。他们分别是开国大将张运逸、上将周士第、中将庄田以及谢飞、云广英、符确坚和林青等同志。其实,这段史载给自己留下了让先人和后人都为之扼腕叹息的遗憾:因为它疏漏甚至忘却了当时地位与影响仅次于张运逸的红四方面军第九军军长何畏。
一、曾经拥有过的辉煌
何畏,红军时期的显要将领。国内许多权威历史媒体对他做了这样的记载: 1900年,何畏出生于广东省海南乐会县玉堂村(今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朝烈村委会玉堂村,又名后塘村), 祖母是越南人,因而他具有越南血统。原名何世富,又名何敬贤。童年时随父亲何良炳到马来西亚,就读于中华学校。早期参加马来西亚共产党并担任马共的领导人以及英(国)荷(兰)两族中区委员,后被英政府逮捕,驱逐出境回国。
回国后就读厦门大学,在校期间,何畏曾与郭沫若等共同发起创办了同人杂志,之后又发起成立创造社,并在《创造季刊》、《创造月报》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戏剧……(《评中共文艺代表作》,丁森着,香港新出版社)。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很快就成为了这次罢工浪潮的风云人物。
1926年,何畏考进了黄埔军校,成为第五期步科第一学生队一员。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供职。之后,参加了着名的广州起义,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9年被中共广东省委派往广西从事兵运;同年12月参加了由邓小平、张运逸等领导的广西百色起义,历任红七军连长、营长,红军赣南西河独立营营长,上猷县红色独立营营长。
1932年10月随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入川,参加创建川陕直至豫鄂皖革命根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副师长、师长,与任其他师师长的王宏坤、倪志亮、王树声以及师政治委员李先念一起成为红四方面军(下辖4个师,约15000人)的主要军事骨干。
1933年6月,红4方面军军事会议作出了将师扩编为军的决议,将红4方面军下辖之第12师连同巴中地区的地方武装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9军,何畏任军长,政委詹才芳,副军长许世友。之后,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西征转战,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参与组织或组织领导了许多重大战役。其时,率部进入川西的理县,并在那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1935年5月下旬,为接应渡过金沙江的中央红军北上,何畏临危受命,任懋功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亲率25师、27师各一部,沿岷江流域星夜兼程,攻占懋功,前锋推进至懋功东南的达维镇。6月12日,何畏红9军下属的25师和27师在夹金山下的达维镇迎接到了翻越夹金山的中央红军,实现了红军两支主力军团胜利会师。这次历史性会师,史称“懋功会师”。
长征途中,何畏兼任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军大学政治委员。到达延安后,任抗日大学副校长。
从一名热血归侨青年成长成为红军的显要将领,何畏经历了血与火的砺炼,经受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他,信念坚定,足智多谋,善于用兵,打了不少硬仗恶仗,为红四方面军赢得战争的胜利以及革命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发挥了重要影响和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红四方面军将领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之为军中“小诸葛”。他,作战勇猛,靠前指挥,且率先垂范,屡立战功,曾荣获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革军委颁发的一等红星奖章。
对于何畏这段尘封了近七十年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琼海籍诗人李兴川用诗的语言做了生动概括。诗这样写道:
史页圣封功胜过,
忠魂无悔舞长戈。
入番始涌维新血,
归国高吟救世歌。
百色沙场寒敌胆,
懋功战役揭贼窝。
缅怀军座千秋志,
一片丹心照岳河。
二、军中“小诸葛”
从广州起开始到红军两大主力懋功会师的十年间,何畏经历了百色起义、井冈山革命斗争、豫鄂皖反围剿斗争,从最初的红七军连长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最后走到红四方面军显要将领的位置。其间,身为士卒直接参加的战斗不计其数,参与指挥、协同指挥或直接指挥的战斗或战役也数以百计。何畏正是在这些战斗和战役中逐渐显露出他的军事才能;尤其是他参与指挥了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有着决定性的战役:强渡嘉陵江战役和百丈战役(史称“雅邛战役”)以及率部实现的 “懋功会师”,施展了他从容应对变化万千的敌我战争格局而运筹帷幄的韬略和过人的胆识,由此也为他奠定了军中“小诸葛”的军事地位。应当指出的是,在那个人才济济的红四方面军能获此殊荣的唯何畏一人。
在这里,笔者引来一些史载,实证何畏军中“小诸葛”并非空穴来风:
斯诺在他的传记中有过这样的描述:何畏作战勇猛,智谋过人,号称红四方面军“小诸葛”。
早期出版的李璜《共匪西军观察记》称:共军在老匪区,所编练的赤卫队、少先队为数也近两万,故红四军在二十二年十月(指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笔者注)也共有能作战兵力六万人,而以何畏、王(应为王树声笔者注)确能协助军方,对敌作战。故刘湘一就任剿匪总司令后,分五路出兵进剿。
《中华民国史事日记》载:1933年,即中华民国二十二年癸酉乙,四川红军徐向前、何畏再败杨森军,占渠县。
1935年2月15日云南《民国日报》刊发了《蒋介石悬赏红军将领的赏格》:
(一)毛泽东、朱德、徐向前等,生擒者各奖十万元,献首级者各奖八万元。
(二)林彪、彭德怀、董振堂、罗炳辉等,生擒者各奖八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五万元。
(三)周恩来、张国焘、项英、王稼详、陈昌浩等,生擒者各奖五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三万元。
(四)王宏坤、王树声、何畏、孙玉清、余天云、王维舟、刘伯承、叶剑英、倪志亮暨伪中央政委、伪军团政委、伪军长等匪首,生擒者各奖三万元,献首级者各奖二万元。
何畏军中之所以享有“小诸葛”之称,还在于他能够临危受命,排除艰难险阻,坚决执行党的决定,出色地完成党和组织交给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1935 年5月,红一方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准备和红四方面军会师。这是关系到红一、红四两个方面军前途命运的一项重大任务。红四方面军党代表张国焘、总指挥徐向前首先想到担当此重任的人选便是红30军政治委员李先念、红9军军长何畏。遂即任命何畏为懋功支队司令兼政委,率第25师、第27师各一部,西进懋功地区,横扫这一带敌人,策应红一方面军的军事行动。对此,曾长期担任张国焘警排长何福圣在其自传《带刀侍卫》中做了这样描述:1935年5月下旬,为接应渡过金沙江的中央红军北上,红9军军长何畏率25师、27师各一部,沿岷江流域星夜兼程,攻占懋功,前锋推进至懋功东南的达维镇。6月12日,迎接部队和中央红军在夹金山下的一座小桥上胜利会师。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