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统计资料认为真正自愿去台湾的志愿军战俘约3000人
战俘营里“国共内战”的结果,是6000余名志愿军战俘被“甄别”为愿意返回大陆,更多的14000余名则被“甄别”为不愿返回,继而被大部分送往了台湾,少部分送往了其他中立国。那么,到底有多少志愿军战俘是真正自愿前往台湾的呢?就目前披露的资料而言,这其实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不过,据军事史专家、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徐焰少将说,这个数据是约3000人:
“事过几十年后坦率地说,在志愿军被俘人员中确实有一批不愿遣返的人。美方和国民党当局都曾宣称在朝鲜被俘的中共军队战俘大多数是原国民党军队成员,这些人都愿意到台湾而不愿回大陆,这完全是夸大其词。在2.1万名志愿军战俘中,原国民党军俘虏成分确实占70%左右。但是这些人大多数也是出身于贫苦家庭,被解放后受到人民解放军的教育,共产党又给他们的家庭分了土地,因此在政治上还是拥护共产党的,同时也思念祖国和家乡,内心是愿意遣返的。至于真正的‘不愿遣返’的‘反共战俘’,据后来归国人员反映及其他方面得到的情况分析,大约有3000人左右。……除了为数大约3000左右的真正的‘反共战俘’以及6000多名坚决要求回祖国的战俘外,还有1.1万名左右的战俘属于态度摇摆者。他们一方面愿意回国,一方面又心怀恐惧,特别是害怕以暴力控制了战俘营的败类们的恐怖行为。他们身上又被败类们强迫刺上了‘反共抗俄’一类字迹,不少人还屈从于威胁,在美方和台湾特务炮制的文件上签过字,所以在生死考验面前未能坚定地表明回祖国的愿望。在后来的解释工作被破坏时,这些人绝大部分被迫去了台湾。”(徐焰,《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回顾与反思》)
返回大陆的战俘们的命运:被俘本身就是右倾怕死
6000余名志愿军战俘返回大陆之后的命运如何?吴成德是原志愿军六十军108师政治部主任,也是被俘的职务最高的志愿军战俘。据他回忆:
“志愿军被俘归来人员回国后,全部集中在辽西昌图县。一面学习形势,一面恢复身体健康,所有人员一律享受中灶待遇,团以上干部都生活在归管处招待所。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深感到党和祖国对我们的关怀,从而使我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充满信心,我也未曾想到竟会有新的灾难在等待我们。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恢复体力之后,组织处理,交代问题学习开始了。归管处号召我们以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五壮士”对照自己,归管处领导对被俘人员的讲话始终贯串着以下指导思想:第一、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被俘本身就是右倾怕死,就是可耻,为什么不和敌人拼死或自尽;第二、一个怕死被俘的人,怎能和敌人坚决斗争呢?即是有些斗争,也是迫不得已的反抗,因此只能交代过错不准谈有功,功过更不能相抵。第三、只能在主观上深挖错误原因,不能从客观上找理由。
老战士王二根也回忆说:“我们先回到东北辽西省(今辽宁省)昌图县金家镇,这里设有被俘归来人员管理处(简称‘归管处’),在此进行整训学习。整训前,领导作了动员报告,讲了政策,让我们检查交代,交代被俘后的表现,主要交代有没有变节失密的问题。大多数人都实事求是地作了检查交代。实在说,你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得见,想隐瞒也不好隐瞒。最后,说是按照‘热情关怀,耐心教育,严格审查,慎重处理,妥善安置’的二十字方针办事,但执行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百分之九十多的党员被取消了党籍,连长以下的人都被安置回了原籍。对于我们的军龄,只承认被俘以前的,战俘营中二年多的时间就不被视作军龄了。对于这样的处理,我们很不服气,提了很多意见。有的同志因为憋着一肚子气,开会时背对会台而坐,但这又管什么用呢?你那战俘营中顽强不屈的斗争,被人家一笔勾销了;人家一说就是:你们比刘胡兰怎样?比狼牙山五壮士怎么样?比这个英雄怎样,比那个烈士怎样,其言外之意就等于说,当了俘虏就不应该活着回来。”。(《一个被俘志愿军战士的自述》 王二根/口述 李文林/整理)
原六十军180师539团的老战士丁先文也回忆道:“1957年的反右斗争开始时,我还是县里来的工作组的依靠对象。未料到我与工作组谈话交心时,我坦率地讲了自己在朝鲜作战被俘的经过,工作组长未听完顿时就变了脸,猛拍桌子说:“你原来是个隐藏下来的投敌叛国分子,”不由分说就把我推上职工大会主席台上站着;工作组长立即宣布奶牛场反右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抓住了丁先文,号召全场职工对我揭发批判斗争。当时我气得哭着说:“我经历九死一生斗争才回到祖国……怎么又揪斗呢?”“丁先文不老实交待就打烂他的狗头”,口号声如雷打断了我的话。我新的厄运就从这里开始,被开除公职,关进监狱。在监狱中,我和强盗二强奸犯、反革命分子都是一个共同的身份,共同的待遇。……我连续4次坐牢,在狱中熬过14年,又被群众管制6年,加之罪名一大串,什么叛徒,美国特务等等,审讯我的人硬说我是美国特务学校回来的,他们还错把南朝鲜巨济岛说成是美国的一个地方、批评我把战俘营的斗争用来美化自己,欺世盗名,真是有苦难言!”
志愿军战俘抵达台湾,受到台湾当局组织的民众的欢迎。
去台湾的志愿军战俘们的命运:政治棋子
1954年1月23日起,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将14207名志愿军战俘用军舰、飞机分批送到台湾。次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实为今年来最安眠之一夜也。”在日记中,蒋介石更把志愿军战俘赴台称作“五年以来精神上对俄斗争之重大胜利。”
台湾方面动用了极高的规格来欢迎志愿军战俘抵达台湾。蒋介石派了蒋经国、张其昀、谷正纲等到码头欢迎。台湾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集会,“行政院长”陈诚在会上致词。不久,蒋介石还派“总统府参军长”桂永清代表他前往各“义士新村”及各医院宣慰战俘们。2月4日,他又出面接见战俘代表30余人,对他们“慰问勉励”。他说:“你们这次回到自由祖国的怀抱,就犹如被匪绑票日久的子弟,经过了漫长的挣扎和斗争,终于获致了今日,比父兄子弟团圆欢欣更为有意义,有价值,无比快乐和胜利”;并要求全体战俘“为三民主义而奋斗”。 1955年1月23日,台湾当局为纪念战俘们到台一周年,又将该天定名为“自由日”,发起“条条大路通自由运动”。
但欢迎过后,战俘们首当其冲面对的,是所谓的“思想改造”。具体事务由蒋经国主持,其模式完全参照苏联,包括自我清查反省,刺血字、写血书、举行向蒋介石宣誓效忠仪式,到各地做巡回报告……经过不到三个月的训练后,除极个别老弱病残者退役外,“国防部”把士官以下的约9000人全部于4月下旬分拨陆海空军,4000余校尉级军官参照国民党原有的军官战斗团,编为“反共义士战斗团”,由“国防部”总政治部直接指挥,从事对大陆的心战工作。为了笼络他们,国民党还为战俘专门建了“义士新村”,供其集中居住,并允诺为他们“授田”。台湾报章上也充斥着“义士”的各种事迹,和到台后受到的“热烈欢迎及优待”。(据陈红民《蒋介石的后半生》)
台湾当局似乎忘掉了战俘们来台之前所承诺的最重要的一条:“战俘去台湾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不肯去台湾的,可以选择前往中立国”。说到底,他们只是政治棋盘上的一枚棋子。
结语
这是一群被遗忘的人,他们背负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这段历史,还有太多的史料需要解密(譬如:李大安们的上级;战俘们的“家庭成分”构成;不同成分的选择比较……)……只有越彻底的解密,才能越彻底地化解掉历史压在现世胸口上巨大的沉重。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