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忧伤挥不去:走访越南土地上的中国烈士陵园(组图)

www.sinoca.com 2012-08-08  网易博客


  (中越政府分别颁发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尹鸿伟/摄)

  大约在1969年10月,家里人收到了杨医生的最后一封来信,让家人不要再写信到越南了,他很快要完成任务回国了。但他后来就没有了消息,直到不久后有关部门送来了分别由越南和中国政府发给的《烈士证明书》。

  在越南采访的日子里,我听到了太多的人提起杨医生。一天傍晚走在村旁的10号公路上,我总在想:30多年后的今天,那时的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许令现在的人有些难以理解,但我却愿意努力地去了解和思考,因为它与整整一代中国人的生命都有关,是中国人历史的一个部分。以杨医生这样的经历和历史为代表,我才真正理解为什么30多年来越南人一直尊重、爱护他们的坟墓的原因,为什么越南人一直把杨医生说成是“中国的白求恩”。

  从杨医生女儿的手中,我看到了一封1970年2月3日寄自越南的信:

  “......我于(1969年)12月18日由昆明起程,23日过境到(越南)莱州(省)封土卫生厅原工作住地,想起我亲密的战友杨润同志的友爱、互助、和蔼形象,使我感到无法控制内心的悲恸。24日中午乘车到烈士陵园,将你们交给(工作)组长带来的苹果敬献在他的墓前......我悲痛的泪水夺眶而出,组长劝我人总是要死的,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他的死是为实行国际主义光荣牺牲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越南的)扎同志介绍杨(润)同志牺牲后,(越南)莱州省委、卫生厅以及工作组许多同志、河内大使馆、专家局的领导都派员到莱州敬献花圈、挽词......遵照越南民主共和国外宾的葬礼仪式于11月20日举行。早晨8时,封土全县各机关、莱州省委、大使馆都来人参加,追悼会仪式非常隆重,送殡的各族各界机关人数六百多人,小车七部,救护灵车两部......墓是四方形的,全部用水泥砌成,墓碑也是用水泥做成的,一切都处理得很好.......莱州药材组 王仁康 70年2月3日夜”

  当我仔细阅读30年前杨医生的同事写的信,发黄的信笺令我思絮万千......从此,我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中国白求恩的故事了。其实,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上,总有一些难忘的选择,有时是幸福的选择,有时却是的选择,也有人因为这样的选择而名留千古。有人说过:“生活与历史的神秘性,总是通过某些个体和群体的特异遭遇,得到不可思议的凸现和表述,无论幸运还是灾难,都要选中一些人,都要由这些被选择者代表人类去接受、去承受。”想必,作为中国人的援外史,杨润医生正是这样的承受者中的一员。

  杨医生的二儿子杨光葆现在是昆明市某国营公司的一位副总经理,他告诉我:“父亲在越南莱州省牺牲后不久的1970年4月,我的大儿子就出世了,为了纪念我的父亲,我将他取名为‘杨莱州’......”

  除了越南政府的隆重葬礼外,几天后云南省政府也在昆明举行了各界重要人士都出席了的盛大追悼会,当时的《云南日报》以“国际主义战士,中国的‘白求恩’”为题作了大量专题报道。那一天,一直坚强的许凤英老人却哭得死去活来――最亲爱的人匆匆走了,却留下了这么多孩子给她一个人。

  “当时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把孩子们带大,但是自从他死后,政府很关心我们全家,由于他活着的时候人很好,也有许多亲戚朋友来帮助我们,使我们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困难,但是没有了男人的家庭毕竟总是缺点什么的。”许凤英老人说。“我们作为烈士家属也很少向组织主动提过什么要求,但当时的组织总是什么都想到了,对我们五个孩子的读书、工作都很关心......以前一直都好,但是现在很少有人来过问我了,除了每个月发100多元的抚恤金,有时连过年时的春联也不来贴了。”

  “也不能全怪他们,也许是他们的工作太忙。”老人后来又对我解释说。

  许凤英老人一直住在以前的老房子里,墙上挂着杨润的照片,这样令她经常会回忆以前的日子,思念起她的丈夫,而这样的回忆随着年龄的增加越加强烈。为了给母亲一个寄托,前两年孩子们在村边为父亲造了一个“衣冠墓”,让母亲逢年过节的时候总算有了一个可以去祭拜的地方。当然,我特意加洗了一份杨润医生在越南坟墓的照片送给了老人,对于她而言,这应该是一份非常特别的礼物,只是它迟到了30年。

  如今,只要看到身穿白大褂的老医生,我心里就会有一种莫名的的无边无际的触动。自从对杨医生为代表的那一代人的生存与死亡,喜怒与哀乐有了一些了解,接触到他们已经已经衰老的亲人对他们的思念,这种感觉已经不是从我所处的生活环境中呈现出来,而是穿过一种历史的空间,从我的内心渗透出来。

  去看看他们吧

  曾经,那些如同杨医生一样的烈士、前辈们居住过、奋斗过,奉献过血汗、青春和生命的地方,无论今天是离离衰草,还是绿树成荫,都不该让人们忘记那些日子,忘记那些善良、无私的面容。

  有许多次,总要去站在那些烈士面前,等待山风沐浴在我的脸上,然后在心里读一读他们陌生的名字。看着他们身后寂静的森林和面前蜿蜒的公路,我总有些悲伤的:森林作证,公路作证,他们曾经是那么勤劳、那么勇敢、那么善良......那么青春如花。为什么就没有再记得他们,或者来看看他们呢?这不是平凡的历史,不该让它往事如烟。中国人可以不停纪念那些在自己国土上被敌人杀死的人,却似乎很难想起在异国他乡捐躯的国际英雄。

  在越南采访的日子里,这里的山清水秀、翠野绿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真正给我心灵以强烈震撼的还是越南王窝村的老百姓对中国军人坟墓的尊敬和爱护,在我看来,30年来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无法用词语来说明的。

  由于弄不清楚越南人对1979年中越边境战争的看法,所以在采访中我总是有意回避这段历史,但越南人却不回避,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向我提起它,因为它与烈士陵园产生了一些关系。

  王窝村的村长名叫罗阿金,今年40岁的他在5年前接到县政府的通知:今后他必须带领全村群众一起照顾好中国烈士陵园。

  1969年中国军队完全离开王窝村后,烈士陵园就成了全村人心目中的一块圣地,随时有人主动义务去打扫、看护,尤其每年的7月27日更是十分认真。尽管当地气候炎热,杂草长得飞快,但陵园总是干干净净的。后来一些人家搬到了烈士陵园四周住了下来,把它紧紧围在了村中间。

  “但1979年2月你们中国军队再次打到我们这里,就让我们既害怕又奇怪,当时我们全村人都跑光了,等我们后来回家时,发现不少房子都被炮打烂了,烈士陵园的围墙也炸倒了一些......中国军队当时没有从10号公路上走,因为上面埋了许多地雷,他们是从对面的山上过去的,但我们相信他们在山上一定能看见、知道这个烈士陵园。”

  1979年的战争曾经成为越南政府对烈士陵园态度转变的分水岭――以前一直十分关心,而后很少过问,只是提醒村民们不许去破坏。这样的情况一直保持到1991年,因为这一年越南政府与中国政府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我们村里一直都在保护着烈士陵园,尽管政府有好些年不管了,但我们自己要管,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家门前的公路,我们的生活完全离不开这条公路,这样的恩情谁也不会忘记。”村长说,“对比1979年打仗打到我们这里来的中国军队,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无论如何,这些事情都过去了。”

  于是,尽管1979年后越南政府曾经不再管烈士陵园,但王窝犄村民们明里暗里却在管理着,他们不但修好了围墙,还不断地修补着每一年风雨侵蚀过的痕迹。

  关于维护的经费来源,村长说:“以前政府几乎没有什么钱给我们,我们只好通过让村里的民兵出去外面劳动等等办法筹些钱,实在没有钱时就在村里号召让大家凑。”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金正恩指示飞行训练:要把飞行员培养成为敢死队员
下一篇:解放军特种兵抗严刑审讯 残忍训练首次曝光(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