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解放军歼-7战机。
特情处置过程中,刘刚的迟疑为指挥员“修正”方案留下了余地――
始终保持头脑高度清醒,在关键时刻有自己的判断
“把右操纵台液压卸荷电门打开。”
“液压卸荷电门打开,是吧?”
在现场通话记录中,当指挥员下达打开液压卸荷电门的口令时,记者意外地发现刘刚“迟疑”了,与整个过程中的其他159次通话的语气明显不同。
而就在几秒之后,指挥员意识到这一操作如不成功,可能给飞机的操控带来困难时,马上取消了口令。
事后证明,正是刘刚的“黄金迟疑”,才为指挥员“修正”方案留下了余地,保证了飞机迫降姿态可控、良好,航向准确无误。
整个过程中,一直保持“有问必答,有令立行”的刘刚在这条指令的执行上出现的“犹豫”,体现了其过人的判断力。
“在任何复杂环境下都能保持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是一名优秀飞行员的可贵品质!”团政委韩新连说,对于异常复杂的情况,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认知,而任何人都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
刘刚能始终保持头脑的高度清醒,在关键时刻有自己的判断,特别难能可贵!
资料图:巴基斯坦一架战斗机坠毁。
令人惊讶的是,几乎贴着地面的发动机竟然没有吸入任何外来物――
“不能因为可能一辈子也派不上用场,而降低建设标准”
战机迫降成功后,有人拿尺子对迫降跑道上留下的轨迹进行了测量,发现全长416米的轨迹,距跑道的两头皆为25米,丝毫不差。
特别是,战机落地时没有关车,几乎贴着地面高速运转的发动机竟然没有吸入任何外来物。机腹只有轻微的擦伤,战机稍加修复又可以翱翔蓝天!
这一数据,不仅体现了刘刚非凡的驾驶技术,也使迫降跑道经受住了“实战”的考验。
飞机迫降能否成功,跑道质量至关重要。道基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稍微有一点不平或杂物,都不行。
由于战机“无腿”迫降的几率非常低,在建设迫降跑道时很多官兵都感到不理解:“费这么大的力气建好了,兴许一辈子都用不上!”
然而,常年保障两个团训练的某场站领导却不这样认为:“我们不能因为可能一辈子也派不上用场,而降低建设标准!”
为此,两任党委班子接力搞好了迫降跑道的建设。官兵经常利用后半夜没有飞行训练任务的时间进行土方的平整和碾压,使得这条迫降跑道达到机场建设规范最高标准,一次性通过验收。
谁也不曾想到,迫降跑道刚刚投入使用一年,就发挥了巨大作用。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