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自梳
海口市临高县南宝镇,海南出了名的“老边穷”地区。距离简陋的镇政府不到100米,林爱兰以石块堆砌、瓦片挡天,低矮破旧的家在一片断壁残垣中显得“鹤立鸡群”。林爱兰在这座房子里出生,长大,现在她等着在这个地方老死。因为无钱盖房,林爱兰和养女林宝香已经离群索居了数十年,邻居们早就另迁新址,偶尔会有一两个相熟的老人过来陪她拉家常。大多数时候,只有她养的五条狗陪着林爱兰呆坐、静默、蹉跎(养女林宝香白天在镇上网吧上班,当网管)。
林爱兰在南宝镇颇受尊重,不仅因为她年长,还因为大家都知道她是老革命,镇政府每个月还给她发补贴。只有几个上了年纪的乡邻才清楚林爱兰荣光的背后深藏着无法与人言说的悲痛和耻辱。只是这个话题,在他们的聊天中,从来不曾触及。
那段经历前后不过一年,却彻底摧毁了林爱兰一生。未满15岁,林爱兰就加入了当地的游击队,持枪杀敌毫不畏惧,是名副其实的“红色娘子军”;16岁,在一次行动归途中被日军俘虏、强迫沦为“慰安妇”,惨遭蹂躏长达半年;母亲因受女儿游击队员身份的牵连,被日军砍头示众抛尸河中;小妹妹逃命离家再无音信;父亲和大妹妹流亡他乡直至解放后才敢回来临高与其重逢。而林爱兰则因为那段难以启齿的“慰安妇”烙印,终身自梳。
铁骨铿锵的女战士和任人凌辱的“慰安妇”,光荣与耻辱,几十年来,林爱兰一直在两种极端的情绪之间煎熬、拉锯,捱过一个个无眠黑夜。直到现在,林爱兰只要看到电视中出现日本兵的画面时仍会本能地操着临高话破口大骂。但当南都记者问她是否后悔当初参加游击队的决定时,林爱兰撇了撇掉光了牙而凹瘪的嘴,轻轻地摇头,浑浊晦涩的眼睛过了许久才迟钝地泛出泪花。
子弹擦头
“您真枪实弹打过日本兵吗?”也许是怕南都记者不相信,林爱兰一听到这个问题就熟练地演示起背枪、上膛、瞄准和扫射一连贯的动作。她流畅地重复了好几遍后,突然一把扯下常年裹在头上已有些油光的紫红色头巾,拨开稀疏的白发,不由分说地扯过南都记者的手摩挲她的头顶。
疤!一条很深的疤!
林爱兰解释说那是子弹擦过头皮时留下的一道疤痕。长约4、5厘米,70年了仍清晰可见,到现在,那块头皮都不长头发且明显陷下去一块,可想而知当时的惊险。
1925年,林爱兰出生于海南岛西北部的临高县南宝乡(现为南宝镇)松梅村,她的父亲是一名赤脚医生,对中草药颇有研究。在父亲的耳濡目染熏陶之下,林爱兰也渐渐识得一些草药的用途。林爱兰还有两个妹妹,一家五口人一直生活在孤悬于世的海南岛上,靠行医务农谋生。生活虽然捉襟见肘,但尚未被纷飞的战火波及,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直到1939年2月10日,海南人也无法独善其身了。为了切断当时国际物资援华的重要通道―――越南、缅甸线,日本悍然入侵海南岛,把海南岛作为对华南航空作战及封锁作战基地,在此大量驻军,并于第二年陆续占领海南的大部分县城和乡镇,在交通要道、重要村庄建立起军事营地和军事据点,据资料记载,截至1941年,日军在海南共设有据点360余处。
位于琼州海峡之滨的临高县自然难逃一劫。目睹日军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许多海南人不愿坐以待毙,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独立队。15岁的林爱兰,略通医理,最初只是游击队的医护人员。她聪颖好学,很快跟其他医护人员学会了简单的取弹手术。不仅如此,林爱兰不像一般的少女手无缚鸡之力,她本身个子高挑,近一米七,又常跟着父亲行走山涧采草药,行动更为敏捷,且胆识过人,不惧枪林弹雨。没多久,林爱兰就晋升成为了荷枪实弹冲锋陷阵的游击队女战士,那一年的她只不过16岁。
“您这么小就上战场,害怕吗?”当南都记者问林爱兰时,林爱兰立刻皱着眉头摇头道:“怕什么?!日本人来了就打他们,实在打不过就边打边跑,有什么好怕!”
“那您还记得打死过多少日本人吗?”
“这个不知道,我们都是在距离很远的地方开枪,不知道是不是我打死的。”
回忆起过往的峥嵘岁月,林爱兰兴奋了起来,边说边向南都记者比画着拿枪射击的动作。在一次与日军的火拼中,一颗子弹擦过她的头皮嗖地飞了过去,顿时血流如注。林爱兰倒没慌了手脚,而是坚持等到战事结束退到后方后才自己采了些草药嚼烂了敷在伤口上止了血。虽然已经不记得具体的激战地点在哪里了,但那种生死瞬息的气息,林爱兰终其一生都不会忘记。
然而,林爱兰在战场上痛快杀敌的英勇给家人带来的不是庇佑而是灭顶之灾。日军知道她是游击队成员后,欲抓捕她的家人。事先收到风声的父亲和妹妹们吓得不敢回家,连夜分头仓皇出逃。林爱兰的母亲独自在家,手无缚鸡之力的农妇让日军逮个正着。在游击队的林爱兰得知家里的变故时,母亲与她已是天人永隔。后来村民告诉她,林母被日本人绑至河边砍头示众,抛尸河中。村民慑于日军的淫威,自是不敢去打捞、代为下葬。等林爱兰找到机会溜回村里查看时,母亲的尸体早已不得寻,终是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说到惨死的母亲,上一刻还神采飞扬的林爱兰顿时老泪纵横,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只能不停地用手比画着割脖子的动作,以示母亲惨遭斩首的厄运。连夜逃走的父亲和两个妹妹流落到不同的地方,东躲西藏,惶惶不得终日,直到解放后父亲和大妹妹才敢回村,得以和林爱兰团聚,但小妹妹自那次逃命之后却再无音信,生死未卜。
落入魔窟
彼时家破人亡的林爱兰并没有因此退下战场,锥心刺骨的仇恨让她更迫不及待地想手刃仇人,血债血偿。她有时在前线冲锋杀敌,有时在后方救死扶伤,小小年纪还额外肩负起为部队筹集粮食的工作。“那时候太苦了,我们到处挖野菜,挖番薯根,每天饿得发慌。”林爱兰想起那段艰苦的日子,感慨万千。
在濒临弹尽粮绝的时候,林爱兰和医护队的几位女战友坐不住了,她们决定冒险离开根据地,去邻村筹集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想不到,这一走却成了她们毕生的噩梦。
那是1941年,林爱兰16岁,碧玉年华。
林爱兰和几位女战友在途中不幸被日本兵抓到,一位日本军官垂涎于林爱兰的美色,出言调戏,并假意要娶她为妻。性格刚烈又有弑母之仇的林爱兰自然是嗤之以鼻。她不屑的回应惹怒了残暴的日本兵。几个日本兵把她团团围住毒打了一顿,狂怒之下正准备当场枪毙她。这时,一直在旁边看着又敢怒不敢言的一位林爱兰的同村老乡,凭着自己为日本人当差办事的几分薄面,斗胆起身为她求了情,总算保住了林爱兰的命。但等待林爱兰和她的女战友的,却是生不如死的更不堪的境遇。她们都被送去了加来的慰安所。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