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航母飞机拦阻系统分析:瓦良格设计与美相近(组图)

www.sinoca.com 2011-12-09  网易军事



  

解放军空军机场从70年代起也开始配备中国自己研发的拦阻网。

  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拦阻网相继投入使用

  随着上世纪60年代,国产歼击机速度的提高,中国开始研制飞机拦阻系统。根据国内工业技术基础,中国选择的以拦阻网为拦阻介质的飞机拦阻系统,中国第一种飞机拦阻系统拦阻-1于60年代后期投入使用。然后又进行了改进改型设计,中国拦阻-1型飞机拦阻系统采用水压涡轮设计。

  它的结由水压涡轮、拦阻网、拦阻 带等组成,拦阻原理是在容器内注入一定的液体。然后把涡轮通过拦阻带与拦阻网相连,当飞机撞网后,拉到拦阻带,后者带到涡轮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液体会对涡轮产生阻力。这样就可以把飞机的动能逐渐消耗掉,达到降低飞机降落距离的目的,这种拦阻系统具备拦阻阻力大、刹车力柔和、噪声小、结构简单的优点。

  进入80年代随着歼-7、歼-8等新型作战机的投入使用,国产歼击机在速度和重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需要新一代飞机拦阻系统。为此中国国研制了拦阻-2型飞机拦阻系统,与拦阻-1相比,它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尼带式拦阻网,替代了原来的钢丝绳,这样既减轻了系统的重量,加快了撤放的速度,又避免了对被拦阻飞机造成较大的损伤。

  从网友发表的相关图表、视频来看,笔者注意到两个圆柱形气缸一样的设备、以及甲板上圆形和方形的基座,特别是后者几乎与MK7的相关设备安装几乎一模一样。

  中国研发可调节重量和速度的拦阻网

  90年代随着引进的苏-27/-30等重型作战飞机的服役,原来的国产拦阻系统已经不能适应使用的要求,象苏-27的空重已经达到已经超过15吨,而国产歼-6、7作战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还不到10吨重。

  这样中国又研制了拦阻-3型飞机拦阻系统,主要增大拦阻网的能力,以解决重型作战飞机的拦阻问题,不过使用部队也发现现有的拦阻系统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是机动不便,国产拦阻系统均属于固定安装,需要事先确定基座,费时费力,抗毁能力和 机动作战能力较差,另外就是不调节飞机的重量范围。

  而随着空军作战训练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远程机动作战能力的增加,因此一个场站可能要保障多型作战飞机起降。这样就会出现苏-30和歼-7B在同一个机场训练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国产拦阻系统只能按照苏-30来设定相关的参数,对于歼-7B来说,就会出现飞机承受的过载可能会超过指标限定问题,使飞机产生损伤。针对这种情况,新世纪中国研制机动式飞机拦阻系统。从相关新闻报道来看,这种系统收放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拦阻系统采用系统采用的技术先进的液压控制旋转多盘摩擦式制动器。它的拦阻力大小依据飞机重量及速度进行调节.使得被拦阻的不同类型飞机受到的载荷最小。满足了空军新时期作战训练的需要。

  根据视频推测瓦良格号有液压缓冲式拦阻索

  从瓦良格号航母的甲板、机库的尺寸,以及国产歼-15舰载作战飞机的尺寸来看,瓦舰未来的舰载机作战团很可能以歼-15单一机型为主。但是考虑到未来L- 15舰载训练机甚至未来国产舰载无人作战飞机上舰的需要,瓦良格号航母的飞机拦阻系统需要较大的调节范围,以适应不同重量级别的舰载机降落的需要。

  从网友发表的相关图表、视频来看,笔者注意到两个圆柱形气缸一样的设备、以及甲板上圆形和方形的基座。特别是后者几乎与MK7的相关设备安装几乎一模一样,而在此前相关位置应该也进行了切割施工,显现主要设备已经安装完毕,因此可以推测瓦舰安装的设备应该和美国的MK7飞拦阻系统相当,都是采用了液压缓冲式原理,可以通过调节初始开口面积来适应不同重量作战飞机的起降。

  

  从整体上来看,据俄媒介绍,歼15舰载机已经在阎良试飞中心开始进行陆上模拟滑跃起飞。据报道此次瓦良格航母再次出海试航也包括了舰载机的起飞试验。说明瓦良格号航母舰载航空兵的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之中。现在大家主要还是关注舰载机弹射起飞和滑跳起飞两种起飞方式的利弊,但更应当注意到的是航母甲板跑道只有陆地机场的最多三分之一,甚至更少。实际上在航母上安全的降落才是真正考验飞行员的时刻。而拦阻系统的重要性也就在这里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伊朗电视台公开展示缴获的美军无人侦察机(组图)
下一篇:央视曝光:解放军组网演练新型防空火力网(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