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很多战士想不开,中国人为什么打中国人?”杨良平说,战士思想纠结,部队的情绪很快受到影响。“战士觉得赶走日本鬼子,可以回家娶媳妇,孝敬父母了,不想战争又将他们拉入生死中。”
杨良平
5月12日清晨,老人家要为父母上坟。刚到山脚,杨良平老人就抑制不住地激动起来。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视力不好,后辈们想把老人背到墓前,但老人拒绝了,并不容商量地说:“我要走着到父母坟前。”
“爹、妈,原谅儿吧,忠孝没能两全,当兵8年,我一直在战场上打鬼子,没有打过中国人……你们的儿子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游子回归,乡音已改,鬓毛已衰。
――――――――――――――――――――――――――――――――――――
战争――70年过去了,他现在是一个93岁的老人。头发花白,纷纷脱落。5月17日,在双方亲属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杨良平来到南京,找到了59年失散的妻子。
如果有一把“汤姆逊”冲锋枪,杨良平还能扣动扳机,用5秒射光枪匣里20发子弹吗?答案是,他说行。
正午刺眼的阳光,射向绿油油的稻田。他昂着头挥着右手说:“这种美式枪械,灵便轻巧,一次连射20发子弹,枪管不烫手。”
杨良平是一名远征军老兵。缅北大反攻中,他在战争最后岁月,用了3年当时最先进的枪械。
战争――70年过去了,他现在是一个93岁的老人。头发花白,纷纷脱落。枪,救过他两次命。说到枪,他总是能激动。
时隔74年,这名参加过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到滇缅远征军的老兵,在故乡浙江新昌渡金边村大姐家的院子里,用当年挥动冲锋枪的手势,诉说着那一场场战争的残酷和荣耀。挂在上衣口袋处的4枚战争勋章,相互碰撞,发出“叮当”的响声。
这是一个老兵的故事。
8年抗战,74年思乡。这位不孤独的老兵有着怎样的孤独心路历程?
这是一段老兵和那个岁月有关的记忆。
5月17日,在双方亲属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杨良平来到南京,并于下午3点在南京一家咖啡厅见到了朝思暮想、找到了59年失散的妻子,演绎了一段人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淞沪会战大溃退:一夜之间部队撤出阵地
1937年,保卫上海的“江湾战斗”打响,守护上海外围的国民党部队,在艰难抵抗多日后,在日本兵炮火的凶猛进攻下,向上海城撤退。
这时淞沪抗战已经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在誓死守护上海城的命令下,国民党部队通过巷战等战术避开敌人猛烈的炮火,用子弹射向敌人。
此时,日本兵伤亡惨重,伺机纠集重兵赶来。
18岁的杨良平是国民党第71军36师106团307步兵连的“枪手”。8月初,在家排行老二,年仅18岁的杨良平,被从瓜田里拉去做“壮丁”。
父亲杨老三哭着哀求希望出点小钱贿赂军官,留下儿子,但杨良平拒绝了。“没有吃的不能饿死家中吧?”第二天黎明,他跟着这支部队走了。
“当时想法很简单,打两年仗就可回来。”谁知这一走就是74年。
这是一支从浙江绍兴、萧山、温州等地征集来的新兵团,在杭州集训1个月后,淞沪会战打响,这些新战士被紧急调往前线布防。
战斗在一个中午打响了。日本兵黑压压的像蚂蚁一样,通过河面上的一座桥袭来。国民党军在桥头艰难抵抗。
遭遇敌人两挺机枪火力攻击后,杨良平所在的连战士伤亡已经过半。
“我们去干掉他!”连长命令道,他带上杨良平在机枪的掩护下,匍匐、绕弯从身后接近敌人。瞄准,扣动扳机射击,杨良平用“汉阳造”步枪两枪击毙了桥头上的日机枪手。
部队像狂风一样席卷过去,拔掉“钉子”,这次战斗后,杨良平在团里有了“神枪手”的美称。
“36师官兵虽数度向这座桥发起冲击,但因缺乏战斗经验,加之山炮营尚未到达,无炮兵支援,几百名士兵在桥头壮烈牺牲,进攻受挫。”杨良平回忆。
战斗持续到傍晚6时,日军阵地没有拿下,以36师的伤亡惨重告终。清点战场时,在短短5个小时的战斗里,36师死了2000多人。
为了保持部队战斗力,淞沪会战在顽强抵抗多日后进行撤退。杨良平说,一夜之间部队撤出阵地。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