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边防战士在高原雪地巡逻。
中印临时取消了新一轮边界问题谈判,原因是什么,众说纷纭。有一点是肯定的:GDP总量占中国1/3的印度,在对华心态上反而相当强势。印度不存在向中国做任何让步的社会舆论条件。当然,让中国在领土问题上向印度做让步,也无从谈起。
中印边界问题实际上僵在那里,中印理性的选择大概是保持边界谈判和它的“良好氛围”,别让边界问题反复刺激双方的全面关系。中印尤其要严防边界问题突然恶化,主导两国关系走向。
在中印关系中,当前印度一方更敏感,更活跃,制造节外生枝的机会比中方多得多。所谓“龙象之争”,印度很当回事,甚至逐渐形成对它的迷恋。但中印竞争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关切,中国舆论谈印度通常就事论事。
中印各自都有自己“被包围”的不安。不同的是,对印度来说,中国是对其包围圈的“疑似谋划者和实施者”。对中国来说,印度是对我包围的“疑似参与者”。中印对对方威胁的量级感受是不一样的。
资料图:1962年中印战前对峙的著名照片。
印度是民族主义很强的国家,在实力远远不够的时候,就急匆匆把自己定义成“世界一流大国”。它从国际社会印证这一定位的愿望很迫切,美国可以通过给予高规格礼遇满足它,但它最希望从中国要的,是从GDP增速到各种数据的世界排名,一项一项地把中国压倒。
客观而言,中国在制定国民经济各项指标时,很少会考虑“印度因素”,一旦有一天中国的GDP增速输给印度,印度社会的欣喜若狂可以预期,中国社会是否会为此感到伤心却很难说。
但这一切不意味着印度对中国真的不重要,只要印度保持今天的崛起速度,它对中国就“越来越重要”。
印度不会做中美大棋局中安分的棋子,它更喜欢大三角关系,从中谋取最大利益。所以印度不是我们花点“零用钱”就能收买的,我们得非常认真地同它相处。
由于美国拉印度对付中国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加上中印边界争端、达赖等问题难以化解,中印关系再好也好不过中俄。但印度的大国志向和其对发展经济的专注,又使我们有可能控制中印关系的负面因素,使两国关系在未来的任何时候都不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最坏的。
在这样“不特别好也不特别坏”的宽阔区间里,我们就有了处理中印各种争端的从容。中国对印度要敢于在具体问题上出手,但这些应是两国利益摩擦的一来二去,两国的疑虑和防范不应上升为战略敌意。即使印度朝那个方向滑,中国不到万不得已也不应接招。因为印度的实力和它的国家方向,都使它构不成中国的战略敌人。
印度舆论是最喜欢小题大做的,新德里的媒体散布了“中国威胁论”的大量虚假故事。我们今后也不得不承受印度舆论的一些胡闹。中印之间的摩擦不能来得太急,也不能遮着掩着,这样或许能逐渐培育出印度舆论看待中印各种摩擦的平常心。
印度是中国不大不小的麻烦,我们需要做的是,不要让它成为我们的大麻烦。印度也不应把中国变成它的大麻烦。这样,1962年两国之间的那一幕就永远不会重演。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