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解放军潜艇数量超美军 美国无钱造足够潜艇(组图)

www.sinoca.com 2011-09-08  东方网


资料图:参加海上阅兵的中国核潜艇。

  美国外交家杂志网站6日发表文章称,由于美国的军费预算面临削减,其未来出现的武器缺口将越来越大,而且差距也会与中国越来越大。文章特别提到,在过去16年中,中国每年平均部署超过2艘潜艇。

  美国前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曾表示,中国在南中国海不断强化的军事实力及主权要求,令华盛顿及其盟友对中国的意图产生了疑问。事实上,指出这一点的,并非仅有斯坦伯格一人而已。美国外交及军事领导人也曾表达过类似不安。前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就曾表达过自己对中国军力发展的担忧。他说,中国军事“明显具有使我们的能力处于危险之中的潜力……我们必需在我们的军事项目中做出适当的回应。”

  去年6月,在谈及中国军事建设时,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上将说:“我的好奇心已经变成真正关心。”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也曾提到这一问题。作为对中国近年来骚扰美国、日本、越南、菲律宾船舶举动的回应,去年在河内举行的一次峰会中,希拉里高调宣称美国“在航行自由、开放亚洲公海以及在南中国海尊重国际法方面拥有国家利益”。这是美国在通过外交途径告诉中国,美国会继续活跃在南中国海,坚持国际管理,确保美国亚洲盟国有能力抵抗来自中国的压力。

资料图:中国海军水下发射导弹。王松岐 摄影

  看起来,对于鼓吹中国军力增长的美智库2049研究所最新报告,美国记者兼作家特劳布提出的最大问题是:按照盖茨和希拉里的建议(即以美国自身的军事项目回应,确保航行自由,并打开获取亚洲海上资源的途径)去做,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的确,致力于国家安全的花费是高昂的。但是,过去的历史(珍珠港事件前、朝鲜战争前)显示,面对新威胁时,军事上的软弱会产生更为高昂的代价,包括生命和财产。

  2049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并未计算出该战略需要的能力,但由于国防预算底线如今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为二战后最低水平,因此将这一数值稳定在4%似乎是一个好的开始。特劳布称这是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米特•罗姆尼(Mitt Romney)所希望的。美国已经明确了多种能力需求,而要想摆脱战略破产,即国家陷入无力为其承诺拨款的境况,将资源合理分配到国防部现有各个计划则是一个好办法。不过,棘手的是,奥巴马政府并没有为军队所需要的能力拨款。

  例如,与当前的284艘舰艇相比,美国海军需要328艘,但是国会预算办公室已表明该目标难以达到。更具体地说,在核攻击潜艇方面,美海军面临的压力更大,声明需要48艘这种潜艇。然而,如果美海军30年舰艇建造计划未获得额外拨款,其潜艇建造数量无疑会大幅低于48艘。此外,中国潜艇采购不断增加,而美海军的30年舰艇采购计划却并没有针对这一点制定增加潜艇建造数量的规定。在过去16年中,中国每年平均部署超过2艘潜艇。如今,其舰队拥有60多艘攻击潜艇,并且还有计划当中的多艘潜艇。而且,与美国将其舰队分散至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不同,中国所有的舰艇都在东亚和东南亚部署。

  与此同时,据美国空军估计,在接下来几年,其将出现800架飞机的缺口――这是颇为令人惊骇的。而且,在同一时期,美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也将出现200架战机的缺口。上述事实与中国不间断的建造战机――其中一款新型隐形战机再次让中国问题研究界(包括美国在内)惊讶不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美国防部向奥巴马政府提交了军备缺口报告,而国会却计划在接下来十年内削减多达1万亿美元国防开支。这样大幅度的削减不仅仅意味着国防部当前投资计划无法得到执行。如果新削减计划得以施行,就意味着军方未来所需全部系统都将处于危险之中(如新轰炸机、太空系统,甚至可能波及到航母)。

  支持削减国防支出的人从未回答过以下问题:美国计划和战略资源分配不当,会使其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哪个承诺是美国可以不履行的,如何做到?台湾地区?日本?南中国海的开放式入口?美国怎么才能优雅地把亚洲割让给中国?美国能够在不激起多国核武器竞争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吗?作为一个国家,如果美国需要经中国允许才可以进入亚洲贸易路线,其能繁荣昌盛吗?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中国舰用特种钢研制新进展 已用于某型潜艇(组图)
下一篇:必须脱离西方!北京给利比亚的黎波里吃下定心丸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