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中国舰用特种钢研制新进展 已用于某型潜艇(组图)

www.sinoca.com 2011-09-07  解放军报


环球网资料图:中国海军新型潜艇。

  军用钢:精益求精的战舰"盔甲" ――访海军某办公室高级工程师邵军

  从工业革命开始,钢铁就成了战舰最亲密的“盟友”。一艘艘威武的战舰在大洋上劈波斩浪,是钢材撑起了它不屈的脊梁,也是钢材为它们穿上了一件件“钢盔铁甲”。

  然而,你可曾想到,两百多年来,军用钢材的发展脚步从来没有停止。那些看上去形色单一、毫无生命迹象的舰艇用钢,竟有几十个型号、上百种规格,它甚至决定着舰船装备的升级换代。

  前不久,记者走进某大型钢铁企业,就此话题采访了海军某办公室高级工程师邵军。

资料图:某特种钢生成流程示意图。

  钢材也有“升级”压力

  记者:能不能简要介绍一下军用钢的发展情况?

  邵军:舰用特种钢材料具有批量小、规格多、要求高的特点,决定了各国舰船材料体系的发展原则一般都是:改进提高现有材料和发展新材料并举。为了不断满足舰船对船体钢的更高要求,世界各国都对现有成熟钢种不断改进提高,进行深化完善的研究工作。如美国HY80/100钢,自50年代研制成功以来一直在进行改进提高的研究工作,目前已修订标准11次,对技术指标要求、冶金工艺方法、化学成份分档、钢板厚度规格、钢中夹杂元素及冶金质量控制等方面不断完善,精益求精。

  我们国内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先进冶金技术及多种技术途径,促进了船体结构钢及配套材料技术进步。如:某船体钢实现了由模铸提升为连铸供货,板厚度规格范围扩大,并实现了全厚度等强匹配,提高了舰船结构安全性,有效减轻结构重量,大幅缩短生产周期,并已应用于海军舰艇的建造,为我军实现船体材料的升级换代奠定了技术基础。

资料图:中国二重锻压特种钢。

  高强度是永不停止的追求

  记者:军用钢的高强度是它的一个传统特色,近年来有什么新的进展?

  邵军:高强度是各国军用钢的共同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国际上,一般用“屈服强度”来表示船用钢材的强度特性,计量单位为MPa(兆帕)。

  以国外航母为例,航母甲板需要承受飞机起降的巨大冲击力以及燃气冲刷、爆炸冲击等极端复杂的服役环境,技术要求很高,强度级别和厚度大大高于一般船体结构钢。美国航母大量采用690MPa级高强钢作为航母甲板用钢,新近又研发了强度级别785MPa级的HSLA115钢,已经开始在新型航母―― 福特号上试用。

  为满足大潜深潜艇(500-600m)主船体的建造要求,俄、美、日等国已采用了屈服强度为900MPa~1080MPa级超高强度潜艇耐压壳体用钢。美国研制的HY80钢、HY100钢、HY130钢、HSLA100钢等应用于舰艇制造的高强度低合金钢,最高强度达到900MPa,被美国政府作为战略物资,不允许擅自出口。日本90年代开发的NS110钢屈服强度已达到了1080MPa级,俄罗斯研发的АБ系列钢最高强度甚至达到 1175MPa级。

  我国的舰用特种钢研制也达到了相当的技术水平,某型艇用耐压壳体用钢采用了国际先进的合金设计和生产工艺,不仅强度高,还具有高韧性和耐海水腐蚀性能。

资料图:中国海军核潜艇。

  焊接性是各国面临的难题

  记者:焊接性能是不是也是钢材研制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邵军:的确是这样。通常,随着钢的强度级别的提高,钢中合金元素增多,钢的碳当量和裂纹敏感性也随之大幅增加,这使得钢的焊接变得十分困难。如何兼顾高强度舰船用钢的强度和焊接性,已成为船体结构钢设计的一个关键因素。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以美国海军为代表,逐渐开发、应用了新一代高强度易焊接舰船用钢――HSLA系列船体钢。

  从冶金学上来讲,新一代船体钢与传统调质型高强度船体钢完全不同,它是以低碳铁素体钢或超低碳贝氏体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该系列钢合金设计具有如下特点:为了保证优良的焊接性和良好的低温韧性,钢中碳含量明显降低。Cu是该钢中最主要的强化元素。通过时效处理析出细小弥散的ε-Cu颗粒,产生强烈沉淀强化,弥补了降碳引起的强度损失。由于碳当量的降低,这类钢的某些高强品种甚至可以实现0℃焊接不预热,大大简化了造船工艺,缩短了造船周期。

  该系列钢在保证高强度、高韧性的前提下,具有很好的焊接性能,已经用于航母、巡洋舰、驱逐舰等大型海军装备的建造。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多行不义必自毙:大汉奸温世珍的罪恶一生(组图)
下一篇:解放军潜艇数量超美军 美国无钱造足够潜艇(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