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于在海(赖少其纪念馆官长):每天从早把他们就赶起来,就赶到工地上去进行施工、挖土,这个反正做这些苦力吧,有很多人就在这中间也就饿死了或者是累死了,中间不停有很多伤亡的,有不少人就在里头牺牲了。
凤凰卫视2011年7月11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1941年1月,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之后,奋战了七天七夜的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扣押,新四军9000余人的部队被打散,其中除了部分人突围之外,其余或牺牲或被俘,也就是在这一年的3月,国民党将突围未成的新四军干部760余人,以及在东南五省被捕的共产党员、抗日年轻和爱国人士八十余人,囚禁在了江西省上饶茅家岭,建立了规模庞大的上饶集中营。
解说:1941年1月6日皖南,新四军9000余人被国民党8万人包围,在经过了4天4夜的激战后,军部机要员毛维青已经筋疲力尽了,弹尽粮绝的她在突围过程中与大部队冲散,在不断的走走停停过程中,她先后遇到了丁公量等四人,和她一起大家都隐蔽在山洞中,等待着战斗结束后迅速渡江寻找组织。
毛维青(原新四军军部机要科机要组组长):我们四个人是一个小组,突围就是分小组,都是分的是一道的,四个人在山洞里等了两三天。
丁公量(原新四军教导纵队特派员、保卫科科长):不是有下霜了嘛那时还,一月份嘛,舔舔霜,舔舔舔舔越舔越渴。
毛维青:没有东西吃,就是吃这个冰,这个冰凌,什么也没有,米也没有,啥也没有。
丁公量:就这样就瘫痪了,人就瘫痪了。
解说:1月12日清晨,偶尔一两声的枪响惊醒了毛维青,已经在山洞里隐藏了三天的四个人,没有进食一粒米,与之前昼夜枪炮交织的情形相比这一天格外的安静,毛维青几人商量,也许是国民党的围剿已经过去,他们应该安全了。
毛维青:外面枪声也没有了,没有了我们想战争就结束了,出去看看,那么找到老百姓家里换一套衣服,化装准备出去,我们四个人就一起下来。
丁公量:那么下山去,我们慢慢的走慢慢的走,就下山去找水喝了,转弯过来就碰到敌人了,就被捕了。
解说:也就是在毛维青、丁公量一行人化装准备进到附近村庄寻找食物的时候,遇到了国民党108师的搜索士兵,为了彻底消灭新四军,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第三战区下令,由108师在打扫战场的同时,抓捕战后残余的新四军人员。
毛维青:下山以后就走到转弯的地方碰到国民党两个兵,是108师的。
丁公量:我们是山谷转弯的时候碰到敌人了,敌人搜山的部队,最后一弄就抓住了,碰上了,我们的武器弹药也没有了,也不可能打了。
毛维青:丁公量是做保卫工作的,他是做党委工作的,他跟国民党在我们新四军联络参谋有关系的,他很了解内部的情况的,就跟他打交道,他要搜我们身,我说我们没有东西好搜,我们都是自己人,我们编好的,叫我们装病,不要说话。
解说:半信半疑的搜索官兵还是将四人带回了108师,在汇报上级后,国民党很快识破了丁公量、毛维青等四人的新四军身份,此时4人被押送到了国民党的王牌师52师。
毛维青:把我们关到52师,就是国民党的正牌军队,王牌军,那么所有的俘虏被他们抓去的都关在52师。
丁公量:抓住以后呢,他把我的一个大衣什么东西剥掉了,到52师的时候我看到了好多人,这个他也在,黄诚,秘书长黄诚,组织部长李子芳,这个我都看到他们了,他们是跟着叶军长去谈判的时候一起去的,他都被扣在那里了。
解说:与此同时在突围中同样被捕的军部干事陈安羽也被关押在了52师。
陈安羽(原新四军教导纵队政治干事):开始带到国民党的52师,这个52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比较反动的。
毛维青:关在里面嘛,里面可以走来走去,一个圆窑,里面你关在这个半间,他关在这个半间,一个半间一个床铺,你们躺在那里,我们女生有女生的半间。
解说:皖南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在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声中,以新四军“阴谋不轨”发动“叛变”为由,宣布撤销了新四军番号,并将被俘的新四军人员羁押在了黄山脚下,然而如何处置皖南事变中被俘的4000多名新四军人员,成为了摆在国民党三战区长官部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陈加胜(《新四军军事》作者):1月14号,叶挺下山谈判被扣以后,接着后面就大批的新四军官兵就被俘,开始的时候呢,这个顾祝同看到俘虏了这么多,先是在皖南的黄山脚下的那个休宁县的一个临溪镇,在那里组建了一个它的全称叫做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的特别训练处,开始俘虏大约两百多人,后来人不断的增多,所以顾祝同向蒋介石报告的同时,就把被俘的新四军分成了3个训练大队。
解说:为了掩人耳目,第三战区司令部遵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旨意,将被俘的新四军人员组建了“训练总队”,而对外称为“更新部队”。
陈加胜:这个逐步的临时的集中营组以后,这个机构成立以后,然后第一步就是对这些被俘人员的身份进行审查,在审查过程中,就发现了排以上的军官有不少,按照第一次统计的数字是683人,这个班长这一些的军士也有不少,大概有两百人,所以顾祝同听了汇报以后,就决定把军官和士兵分开来进行训练,他这个训练大队内部是这样称的,对外叫做更新部队。
解说:训练总队以下分为两个士兵大队,一个军士大队,一个军官大队,1941年3月,第一士兵大队和军士大队移驻到了铅山县永平镇,第二士兵大队移驻到铅山县石塘镇,而军官大队则移驻江西上饶县周田村。
陈加胜:这个军官大队经过组编简单的训练下以后,就是在3月份就开始往这个上饶集中营,就江西省的上饶县往那边押送。
邓毅生(原新四军三支队机要股股长):往江西押解的时候它也是分段的,就是分队,一队一队走的,我们并没有集体一道走。
丁公量:我们想用掉队的办法,走路走不动,走不动,走不动掉下来,但掉下来的时候,他还是有两个人专职来看住我们,所以没有办法逃。
陈安羽:坐火车,主要是走路。
毛维青:路上吃两顿饭,九十点钟一次,三四点钟一次,每次要走几十里路,没有交通工具的。
解说:军官大队由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683人组成,被囚禁在周田、李村、七峰岩、石底下、茅家岭等监狱,同时被囚禁的这里的还有1940年下半年来,国民党特务机关在东南几省搜捕来的地下共产党员和抗日爱国民主人士,归国参加抗日的华侨80余人。初到上饶时,国民党并没有适合的地方关押这些人,只能将当地老百姓赶走,临时征用房屋作为监狱。
邓毅生:老百姓的房子就这么大,开始进去之后围墙什么东西都没有打,就是那个国民党的,临时的篱笆一样的围一下子。
毛维青:把老百姓赶出去了,赶到一个房子里,男的关男的,女的关女的,那么也没有盖也没有褥,就这么住了,也没有水,每天这样子的。
陈安羽:我们住的地方是在那边,那么有宪兵站岗,机枪架起来对着我们住的地方。
陈加胜:上饶集中营主要那个地方有5个监狱,以周田这个监狱为中心,还有这个李村、石底、七峰岩、茅家岭,有这5个名气比较大一点的监狱,这个国民党那一方面呢,他们进行管理的监管这一方面的人员是四位一体的,有警察、有军队、有宪兵、有特务,这个四位一体的,他们去了以后,先把这个五个监狱周围山上的树木给它砍光,砍光以后就是布设一些电网,然后普遍设了这些岗哨,30里为禁区,60里为防区。
解说:由于上饶地处山区,在赶走了当地的老百姓后,房屋设施简陋,无法满足关押要求,为了将上饶集中营的周边设施完善,国民党将被俘来的新四军编组后进行劳动,平操场、围铁丝网、盖房子。
于在海(赖少其纪念馆官长):每天从早把他们就赶起来,就赶到工地上去进行施工、挖土,这个反正做这些苦力吧,有很多人就在这中间也就饿死了或者是累死了,中间不停有很多伤亡的,有不少人就在里头牺牲了。
解说:为了掩人耳目,国民党在集中营门口挂起两块牌子,一块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训练总队军官大队,下设5个中队,每个中队有3个区队9个班,新四军领导人叶挺、张正坤、冯达飞等人,先后分别被囚禁在周边李村、七峰岩和石底等监狱。
而第二块牌子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特别训练班,班本部也是在周田村,下设1个中队,分3个区队9个班,为了加强管理,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调来了自己的亲信,第三战区政治部情报专员室上校专员、军统出身的张超任军官队队长。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