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各地党组织13位代表赶赴上海,秘密聚集在法租界的一幢石库门民居中召开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90年了,生命逝去,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反而越发清晰,在后人心里刻下一分对历史的敬畏。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刻,上海市档案馆将于6月9日国际档案日,以“档案里的红色记忆”为主题举办活动,集中披露一批红色馆藏,与大家共同分享那些属于上海的红色记忆。日前,记者深入采访上海市档案馆档案研究专家张新、邢建榕,揭秘了红色馆藏背后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当这座城市的红色记忆之门被打开,作为历史的后来者,回望过往的光荣与艰辛,也是为了重温信仰的力量。
香烟纸上写下给党组织的两封信
“革命本来是必须牺牲的,能够为革命而牺牲也是一件光荣的事!因此,十余天来,我们在监牢内的心情始终是平静的。我们尽情而高声地歌唱……别为我们担心。我们视死如归的心情,相信你们总能了解的。”这是陈辉、朱敏、小章(章德敏)三位年轻革命者在狱中写给党组织的两封信,它们被写在香烟纸上。
“革命志士,坚贞不屈!”这样的句子我们常在教科书里读到,在市档案馆披露的这批红色档案中,陈辉、朱敏、小章(章德敏)三位年轻革命者在狱中写给党组织的两封信,给出了他们关于忠诚和牺牲的理解。“革命本来是必须牺牲的,能够为革命而牺牲也是一件光荣的事!因此,十余天来,我们在监牢内的心情始终是平静的。我们尽情而高声地歌唱……别为我们担心。我们视死如归的心情,相信你们总能了解的。”这是信中的一段节录,它们被写在香烟纸上,似乎还带着革命者的体温。
1947年初,中共中央成立上海分局,同年5月,上海分局改建为上海局,管辖长江流域、西南各省及平津一部分党的组织和工作。1948年1月,由张执一任书记的上海局外县工作委员会开始直接领导宁波地区党的工作。上海地区的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陆续到四明山区参加革命斗争,陈辉、朱敏、章德敏便是其中的三位。
1949年2月,三人外出执行任务时分别被捕,被关押在一起。在狱中,陈辉的手跌伤得厉害,朱敏的枪伤伤口一直在化脓,章德敏被施行了5次电刑,三人受尽折磨仍坚守革命理想,绝不吐露我方情况。他们互相勉励,共同高唱《国际歌》,还不断向看管他们的“浙保”士兵宣传形势、讲解革命道理。经过他们的煽动,有些士兵动摇了,为他们提供了笔与香烟纸,并暗地里告诉他们不少“浙保”部队军事实力的情况。比如,他们被关押的地方是“浙保”第一团第二营,营长杨柏年,副营长姓周,共4连,每连官兵至多不过50人,共有重机枪2挺,1挺不能用。轻机枪每连本来6挺,但现在有的只有三四挺,机枪连除了2挺重机枪外,只有2挺轻机枪。士兵战斗力很差,都是未经训练的新兵。这样,使得他们在狱中秘密写信有了可能。
遗憾的是,信还未来得及寄出,1949年3月11日,陈辉、朱敏、章德敏等被活埋于余姚中村。三位烈士牺牲时,都正值风华正茂的青春年华。朱敏 22岁,陈辉、章德敏仅为21岁。“浙保”逃离后,当地民众到烈士们被关押过的屋子里查看,发现墙壁石缝中藏有几张小纸卷,展开一看,原来是具名“陈辉、朱敏、小章同上”,写于3月3日、3月8日给党组织的两封书信。信中,三位青年憧憬即将到来的胜利,勇于承认、反省自己工作中的失误,堪与红岩烈士“八条意见”媲美。
一副对联见证陈毅的革命艺术
如果说,陈辉、朱敏、章德敏在狱中写给组织的信让后人真真切切感受到革命志士的牺牲精神,一副韩国钧赠送给陈毅的手书对联,则见证了共产党人的革命艺术。
那是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镇压爱国民众,摧残抗日力量。陈毅遵照党中央指示,率部挺进苏北,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当时苏北有四种军事力量:日军、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的军队、地方实力派以及新四军,新四军力量最小。在这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下,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陈毅与苏北军、政、工、商、学界交往频繁,积极争取中间势力。这之中,与韩国钧的交往最具影响和成效。韩国钧是苏北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苏北中上层士绅中有极高的声望。因他两度主政江苏,政界、军界许多人都是他的门生。两人的交往中,陈毅除了发信函,还亲自登门拜访,通过诗联和答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天心已厌玄黄血,人事难评黑白棋”就是这个时期韩国钧写给陈毅的对联,表达的是厌恶内战、渴望和平的心声。不久,这份心声被转化成实际行动。
1940年9月中旬,韩国钧在海安召开苏北绅商界知名人士座谈会,由他领衔发出致苏北各方长官电,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争取中间势力,使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部在政治上、军事上都陷于孤立的境地,为之后的黄桥自卫战役的胜利打下基础。此后,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海安成立。陈毅率部移师海安时,韩国钧盛情邀请陈毅和夫人张茜住进家中,与陈毅把酒论文,纵论天下大事。其间,刘少奇、陈毅、粟裕等新四军将领曾会集于韩公馆共商抗日大计。
韩国钧的抗日言行,遭到日伪嫉恨。1941年,南京汪伪政权派人到韩国钧避居的城郊徐庄,威逼他出山担任伪江苏省省长,遭到韩国钧的严词拒绝。敌伪无奈,只得将他软禁起来。不久,韩国钧积郁成疾,终于不起。易箦时,他郑重嘱咐家人:“抗日胜利之日,移家海安,始为余开吊,违此者不孝。”
韩国钧现存书法墨迹不多,在南通博物院,及一些书籍的题签、序、跋中能零散地看到一些。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