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称中国海军力量不断增强,引起东南亚国家的密切关注。
“欧亚评论”网站3月30日刊发印度智库“和平与冲突研究学院”(IPCS)评论性文章称,3月2日在中国南海西沙群岛的礼乐滩,正在该地区勘测的菲律宾测量船遭中国两艘巡逻艇驱逐;此次事件进一步显示出中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中国不断增长的国防预算,及军事实力已经使其在海洋争端中底气倍增,也已引起东南亚国家的密切关注。
最近几年以来,中国在有争议区域的海军演习已显示出其海洋影响力的大幅提升;尤其是最近一次于2010年11月的“蛟龙”两栖攻击演习;而这些演习也不禁令人感到担忧。
为什么区域间的合作没有能够找到问题的实质,并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造成紧张局势的是中国,还是其他东南亚国家?国际法和国际社会能否切实促成问题的解决?
虽然,2011年是东盟于中国开始不间断高层对话20周年;但是,南海争端并没有任何建设性的进展。
究其原因,东盟与中国没有针对于2002年签署的南海缔约方联合声明的落实指导方针达成一致。首先,联合声明既不是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或可强制执行,也没有提供任何机制或程序,以确保各方遵守自己的义务,并尊重本宣言的规定。其次,东盟自2002年以来,针对联合声明实施的工作组级别会谈未能产生重大突破。2004年12月,由东盟与中国联合组成的工作组试图对南海领土争端进行协调,并重启对联合声明的执行。然而,由于高度复杂的政治原因,这个联合工作组至今为止也没有取得任何具体的进展。而工作组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也只能在联合声明的框架内开展工作。第三,会谈似乎多数局限在南沙群岛争端,而对于比如西沙的岛屿争议未有提及。1992年,中国颁布法案宣布对领海及毗连区,以及相关岛屿拥有主权。这一行为立即引发了东盟和中国之间在南海领土的争端。自2007年以来,由于中国2009年于2010年间急剧增长的领海诉求,使得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一度紧张。2010年,中国清楚表明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同台湾和西藏问题一样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2011年,中国12.7%的军费增加亦使得人们对其军力影响产生担忧,并且对南海争端的解决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重要的是,南海争端不仅仅是与中国的问题;也要调和所有相关国家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不仅是中国与东盟之间,而且还包括东盟成员国之间也要达成政治共识。因为,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影响了其团结,也阻碍了同中国的对话。另一方面,中国会觉得,并不是所有东盟成员国都是与其有切身领土利益冲突的国家,所以,它会认为东盟不能够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共同决定。
外围国家对于这场战略博弈的无理干预也会使局势复杂化。中国历来反对将争端国际化,以及外围国家的干预。然而,某些国家,比如美国,不仅仅可以鼓动在国际法框架下,通过外交努力调解南海的领土争端;而且亦可重申,各方将建在有争议岛屿上的军事设施拆除,以便于达成和平协议。为了避免任何军事冲突,各争议方有必要进行积极配合,对话解决争议。由于各种法律诉求的实质性,以及中国长期倡导的双边谈判原则,谈判各方达成相互理解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中国应重新考虑其U型的领海边界线是否合理,并且按照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的方式来确定其领海边界线。
即便如此,争议各方大多拒绝讨论主权管辖的问题;他们既不准备在他们的领土要求上让步,也不会向国际法庭或国际海洋法法庭提出所谓的重叠诉求。然而,法律程序的介入,只能够为谈判关键问题提供一个基础;而问题的关键是通过达成政治共识解决争端,从而避免该区域的武装冲突。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