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环球军事

炮击导火线早已点燃 韩妄主导半岛进程被美得利

www.sinoca.com 2010-12-02  


  韩国李明博政府坚持对朝强硬外交,将朝鲜逼入死角,使得一切和谈努力前功尽弃,朝鲜半岛局势渐入死角。但事实上,首尔似乎也陷入了“深渊”。常言道,外交是内政的延伸,而经济才是内政的主轴。到头来,李明博政府恐怕竹篮打水一场空。

  朝成“敌对国”

  
炮击事件发生后,包括总统李明博在内的韩国政府多名高官均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讲话,声称要以“更严厉的行动”来惩罚朝鲜。除了在炮击事件发生的北方界线附近加强兵力部署外,韩国近日宣布重启对朝心理战。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军方23日晚在涟川、金浦、铁原等地利用大型气球向朝鲜放飞了40万张传单,传单上写有“天安号”事件调查结果、敦促朝鲜进行“改革开放”、宣传“自由民主主义”体制优越性等9大内容。至于对朝广播是否一并恢复,韩国军方表示,“将视朝鲜今后举动再作决定”。

  韩联社近日援引韩国国防部官员的话报道说,即将发布的韩国国防白皮书有可能在时隔6年后重提“主要敌对国”的概念。韩方于1995年在国防白皮书中首次将朝鲜称为“主要敌对国”,因为当年朝鲜威胁要将首尔“变成一片火海”。但自2000年韩朝首次首脑会谈举行后,两国关系开始转暖。2004年以后,韩方便开始改称朝鲜为“直接军事威胁或是现存军事威胁”。

  炮击事件再次令两国民间交流陷入窘境。韩国统一部日前表示,由于朝鲜的武力挑衅,已禁止韩国企业工作人员前往开城工业园区。统一部同时宣布,原定25日召开的南北红十字会谈也将无限期推迟。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朝鲜半岛问题专家于迎丽表示,“天安号”事件后,韩国追随美国对朝鲜采取战略性忍耐的政策,即使后来有过援助朝鲜水灾灾民、南北离散家属团聚等民间交流,也都不能改变朝韩关系走低的事实。而且,大半年来,军事、外交、经济……韩国在各个领域对朝鲜施压,但这些制裁措施不但不会使朝鲜屈服,反而刺激朝鲜进一步采取激烈措施。现在这一打,两国关系缓和的难度就更大,势必导致朝韩关系陷入难以挽回的长期僵局。

  韩自食恶果

       观察人士认为,延坪岛响起炮声,偶然中有必然,这是韩国推行对朝强硬外交埋下的一个火种,而韩国也成为半岛局势变化中最大的“输家”。在抛弃了阳光政策的李明博政府的主导下,朝韩关系不断恶化,诸如金刚山枪击事件、天安号事件、炮击事件、三八线擦枪走火等恶性事件频发,人员和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而一味要求中国向朝鲜施压,并配合美国一再在中国周边进行大规模军事联合演习,无形中也损害了中韩关系,进而极大地影响两国双边经济利益。

  特别在两岸签署ECFA(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后,韩国受到的影响将更大。由于韩国和台湾在竞争上,存在着极大的同质性,因而台湾同大陆签署的这份近似于FTA的协定,无疑将使韩国企业在大陆市场面对台湾同行的竞争时落于下风。据了解,中韩自贸协定也在酝酿之中,但显然中方握有绝对主动权。若中韩双边关系出现重大倒退,那这份计划中的自贸协定无疑将无限期延后。

  于迎丽指出,韩国的外交政策已经进入了一个剑走偏锋的“怪圈”,即把自身的安全托付于美国的同时,一味坚持对朝强硬,最后“只能把自己逼上绝路,外交空间越来越小”。

  韩国高估了自己,幻想在美国的帮助下让朝鲜“低头”,最终完成韩国主导下的统一大业。但美朝韩不和,只不过是给美国进一步掌控朝鲜半岛和东北亚提供了一次机遇。通过加强美韩、美日同盟,谋求恢复昔日的主导地位,重新确立在亚洲的军事优势。而韩国,唯一得到的就是跟美国战略捆绑更紧密,将自己置于别人的掌控之中。

  事实上,韩国国民已开始反思政府的对朝政策。11月30日,首尔民众组织抗议示威游行,抗议韩国与美国在韩国西部海域联合举行的军事演习。民众表示“反对战争,祈求和平”。多家韩国民调机构调查结果显示,韩国人的不安全感已达到了2000年以来的最高点,对政府应对的不满和对韩美同盟的支持态度分明,而对朝政策缓和与强硬两种意见的分歧则进一步深化。巨大的心理冲击带来的紧张感,使民众对于李明博政府的应对极为不满。调查数据显示,对政府应对持否定和肯定态度的比例是72%对24.7%,其中对政府“危机管理制度”和“军事惩戒”不满的民众各占36.5%和23.8%。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美参谋长:朝鲜危机时就更需中美军事对话(组图)
下一篇:朝鲜宣传金正恩是军事天才 精通炮击的炮兵专家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