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游界立法会议员姚思荣指出,自2014年第三季,香港的零售业销售数字一直下滑,农历新年后,零售市况回落更为明显,主要受去年“占中”活动、今年初多宗“反水货客”事件及针对内地人的游行等拖累,影响内地旅客访港旅游意愿。
姚思荣进一步分析称,日本、韩国等邻近国家签证放宽,服务质素高、港府年初由“一签多行”改至“一周一行”,及港元强势导致香港减少产品价格优势等影响,令内地认识在“黄金周”考虑转往其他周边国家旅游。
香港和澳门回归之初,成为不少内地居民走出国门的第一站,随着海外出行越来越方便,“首站”、中转功能的削弱,赴港“自由行”的高峰已悄然过去。
香港不少地区已经形成了“药房、金铺、钟表店和化妆品店”并驾齐驱的街面模式,维多利亚港、海洋公园、迪士尼乐园等固有的景点,却没有更大突破。越来越多的药店出现在香港大街小巷,本地媒体甚至发问:“香港病了吗?”
香港零售业遭遇“港囧”,其它行业也难以独善其身,楼市、金融和地产股都已露出颓势。
雷鼎鸣认为,零售业出现不景气,若按此态势发展下去,香港低失业率会有所不保,这绝对不是香港之福,尤其是这些人在社会中相对弱势。
面对市场的不景气,香港政府推出很多措施。比如,给旅游发展局3亿元作宣传,今年年初又增加了8000万元,特别作为振兴消费和旅游推广。此外,还在9 月底再推新招“救市”,成立1000万元的“旅游配对基金”,针对消费、过夜和高增值的旅客,在未来半年加强海外宣传攻势。
但是,这些政府措施却多发力于宣传方面。林志挺此前曾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这些措施并没有多大效果,只是摆在服务柜台,喊着口号,在机场发传单推广之类的,不会产生真正的影响。
零售界不断有传闻,政府有意在年底或明年初重提扩大自由行计划。自由行曾经拯救了非典时期的香港经济;那么,扩大自由行,还能拯救差过非典时期的香港经济吗?
姚思荣赞同开放新的自由行城市。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出建议称,香港政府应争取开放内地“自由行”城市,由目前49个,多增3至6个,另外增加广告,向旅客宣传香港好客形象,以吸引来港旅游及消费。
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副会长欧阳熊万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也提出,希望增加内地几个城市做“自由行”,让中国游客能更多来香港;同时,香港要增高服务,童叟无欺,增加价值,令香港零售品牌打响,增加亮点。
“中国内地对于香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香港零售业表现是分不开的。越来越多的内地游客到香港来,对香港零售业才有帮助。”欧阳熊万说。
“香港以低税率、高效率见称,如今已失去其独特的吸引力,单靠服务业和旅游业支撑香港经济,显然已经行不通,香港经济前景充满隐忧。”刘展灏说,香港营商环境持续恶化,归根结底是土地和人力资源不足所致。
部分香港厂商看到了内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机遇。香港厂商会副会长陈淑玲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香港人很知道变通,现在内地的互联网O2O以及电子商务正在大力发展,香港的零售商应该要抓住机会,应对新的环境。她认为,香港零售正经历低潮,但不能因为低潮而不做改变。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