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7日,香港整体旅客人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5%。其中,内地旅客约为122万人次,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3%。这是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数据。
然而,人流增长并未带来香港零售业收入的增长。继“最惨五一假期”、“最惨暑期档”之后,国庆假期的第二日,就有本地媒体和商铺店主强调,香港迎来了史上“最惨黄金周”。
“对照以往及今年中国旅客前往的其他国家及地区的数据,这的确是香港最差的黄金周。”香港工联会旅游业雇员总会总干事林志挺和界面新闻记者谈及相关数字,显得有点无奈,“黄金周期间,酒店降价但入住率仍只有八成左右,零售人流少及生意减少四成。这些都在预料中,所以商家之前都不抱期望,之后几个月也不会有大期望。”
金银首饰店的营业收入下滑最为明显。周生生大中华营运总经理刘克斌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黄金周的营业额较去年同期跌15%,最大一单生意额近30万元、比去年同期最大单生意金额少约20万元。
酒店方面,香港酒店业平均房租下跌15%-20%,入住率维持在80%-90%水平,并无一房难求的情况。有酒店业界人士表示,黄金周期间房价下调了约一成半。香港六国酒店总经理李国仪指出,酒店入住率虽较去年同期上升5%,但房租按年下跌18%-20%,由平均约1500元减至约1200元。
香港百货商业雇员总会副理事长邓祥胜告诉媒体,今年黄金周生意按年跌六至七成,是历来首次下跌。邓祥胜认为,业界在黄金周前已预料生意不及往年,黄金周期间虽然人流较平日多,但旅客消费意愿低,人均消费按年跌三成至四成。
邓祥胜还留意到,以往黄金周来港的旅客多购买贵价手表及名牌产品,今年主要购买化妆品及日用品等生活用品。
不过,香港最大的化妆品店莎莎国际在黄金周期间也未录得营业收入的乐观数字。10月12日,莎莎国际公布了黄金周期间的销售数据显示,该公司在香港与澳门两地合计的零售销售额按年跌10%,旅客人流减少及消费力转弱,来自内地游客的营业额跌超过10%,每宗交易平均金额也下跌约12%。
“零售寒冬”一词,不断成为香港媒体、业界人士、甚至政府官员的常用词,仿佛香港零售业重回2003年“非典”时困境。
香港工业总会名誉会长刘展灏就持此论断。他认为,香港过去以“购物天堂”著称,零入口关税居功不小,但随着商铺租金不断上升,免税的作用被租金的升势彻底抵消,香港价廉物美的优势已然消失,零售市道不容乐观,甚至比“非典”时期更为严峻。
“非典”期间,香港的零售业曾一度低迷。刘展灏说,但与现在不同的是,那时候租金和薪酬水平相对较低,零售生意尚算可守,现在租金和薪酬等营运成本高涨,首当其冲的是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除非商铺业主愿意减租,否则中小企业或会陆续裁员甚至出现结业潮。
界面新闻记者从政府统计处查询到,2005年8月份的零售销售额为165亿元,目前香港零售业规模仍然较10年前增长近130%。但根据《苹果日报》的报道,10年间,香港所有行业的平均月薪,仅由2005年8月的10511港元增至今年8月的14877港元,增幅仅为41%。
与此相对应的是,10年前港岛区平均商店租金,以每平方米计算,每月只需844元;10年后,平均租金升至1628元每月,增幅为93%。
香港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香港零售业销售进一步转弱,部分原因是访港旅游业放缓,近期股票市场大幅波动也可能削弱消费意欲。此外,由于中秋节在今年和去年于不同时间出现,导致部分相关消费延后,也进一步削弱了零售业的表现。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3月开始,香港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就维持跌势。最新数据显示,香港今年8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为379亿元,同比下跌5.4%,跌幅创年内新高,而且有6个月是连续下跌的。
与旅游业表现紧密相关的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其销货价值在8月下跌8.8%。百货公司货品下跌8.6%,服装下跌13.5%,食品、酒类饮品及烟草下跌10.2%。
“绝不可否认零售业出了大问题。”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主任雷鼎鸣9月18日在《晴报》专栏撰文中如是指出,“今年1月到7月的零售总值是2831.5 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8%,零售货品的总数量反而上升1.7%,这反映出问题的所在:卖出的商品多了,但收到的钱却减少,等于就算用了减价促销的手段,也帮不了营业额。”
根据雷鼎鸣分析,在同一时期,香港的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了2.5%,但在零售业商品却要平均减价3.5%,而且营业额还要下降1.8%,2831.5亿元的营业额,加上消费市场的通胀因素,已等于比去年同期实质紧缩了4.3%。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