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媒体报道,亲民党主席宋楚瑜6日上午宣布参选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在今天的“跨出这一步,一起找出路”参选演说中,宋楚瑜提出6点承诺,并指出未来台湾的关键词“不是斗争、不是蓝绿、不是输赢,而是合作、分享、互助、将心比心、一起打拼”。
提出六大承诺 吁终结“内耗恶斗轮回”
宋楚瑜称,如果还是跨不出蓝绿对决的框框,当权者还是放不下赢者全拿的欲望,再不丢掉争功诿过的官僚文化,即使再过20年,台湾依然还在内耗恶斗中轮回,依然找不到成功的方法,只听到不同的人哀叹着同样的失败理由。“哀之而不鉴之”,那些不以合作成长作为目标,却专以搞垮对手为主题的政治连续剧将依然播出,“我们真的必须自己动手终结这种轮回”。
宋楚瑜宣布,未来的选举与从政,他将用对策取代口号式的政策,以同理心来化解猜疑、算计,用汗水取代口水。未来台湾的关键词,不是斗争、不是蓝绿、不是输赢,而是合作、分享、互助、将心比心、一起打拼,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家庭、为我们的子女、为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一起找出路!
他表示,2016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不会好做。食安问题、长照赡养、幼儿托护、青年就业、房价上涨、学贷偿还等民生问题无解;年金亏损、税制崩坏,财政破产已是眼前的危机;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分配不正义的情形,台湾比其他欧美先进国家和地区更为严重。
因此,宋楚瑜做出六大承诺:一、开诚无私、化解对立;二、凝聚共识、权责相符;三、民主制衡、责任政治;四、联合“政府”、务实执政;五、勤政亲民、关怀民生;六、建立两岸永续和平发展的架构。
宋楚瑜呼吁:我们追求的是不分族群、不分党派、不分世代的团结,分裂的台湾是无法竞逐于世界舞台。并呼吁各位好朋友“一起合作,从自己做起,从内心改起,跨出蓝绿轮流作庄的赌局,勇敢地、负责地为自己投下一票。”
曾三度参加“大选” 皆以落选告终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政坛打滚多年,自称“最骨力的欧吉桑”,三度参与台湾地区领导人、副领导人选举,皆以落选告终。
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宋楚瑜争取国民党候选人提名,跟李登辉等闹翻,自行脱党,成立新台湾人服务团队,其后与长庚医学大学校长张昭雄搭档。与民进党参选人陈水扁、吕秀莲,国民党连战、萧万长各霸一方,宋楚瑜拿下466万余票、得票率36.84%,以第二高票之姿,败给民进党陈水扁的 497万余票、得票率39.3%。
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连战与宋楚瑜连手参选,最后以644万余票、得票率49.89%的些微差距,败给陈水扁和吕秀莲的6,47万、得票率50.11%。不过,因为票数太接近,加上废票多达33万票,是2000年选举的3倍之多,引起连宋支持者的反弹,连战一方也随即要求查封所有票箱,以备验票,但台湾高等法院判决出炉,仍然以643万票、得票率49.90%败给绿营的646万票、得票率50.10%。
2006年宋楚瑜在新书《宁为刘铭传》发表会上,宣布以无党籍身分,投入年底台北市长选举,并且宣称是“封刀之作”、“只做一任”,但最终只拿下 53281票、得票率4.14%,败给国民党郝龙斌,随后召开记者会,表示他将从此退出台湾政坛,不过会后“立法院长”王金平又表示,宋楚瑜暂时考虑不退出政坛。
2011年宋楚瑜以亲民党身分再次参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猛攻蓝绿阵营,以民生为主要诉求,但最终只拿下369588票、得票率2.77%,败给马英九的689万票和民进党蔡英文的609万票。
新闻背景:宋楚瑜
宋楚瑜,湖南湘潭人,生于1942年3月16日,1949年随父母去台湾。1964年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1967年获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1971年获天主教大学图书管理系硕士学位。1974年获乔治城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
宋楚瑜1974年返台后步入政坛,任蒋经国的英文翻译。后历任台湾当局“新闻局”副局长、局长,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1989年5月,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1993年3月至1994年12月任台湾“省政府”主席。1994年12月至1998年12月任台湾省“省长”。宋楚瑜是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十三至十五届中央常务委员。
1999年,宋楚瑜与国民党决裂,以独立参选人身份参加200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以些微差距失利。2000年3月31日宣布成立亲民党,并出任党主席。2005年7月,宋楚瑜以99.19%的得票率当选连任亲民党主席 。
2004年3月,宋楚瑜作为副手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搭档,再度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结果以微弱差距落败。在当年12月的“立委”选举中,国民党和亲民党组成的“泛蓝阵营”赢得“立法院”的过半席次。
2012年宋楚瑜再次参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但最终败选。
在两岸关系上,宋楚瑜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致力台海和平。
宋楚瑜的父亲宋达是黄埔第五期毕业生,曾任国民党当局“联勤副总司令”、“辅导会秘书长”。
其妻陈万水,两人育有一子一女。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