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图
民国三十八年胡宗南和叶霞翟在重庆合影。南都记者陈辉翻拍
胡宗南次子胡为善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南都记者陈辉摄
胡家四名子女和妈妈叶霞翟合影,左起:胡为真、胡为美、胡为明、胡为善。南都记者陈辉翻拍
胡宗南:乡山一水隔,与妻远眺
在美国读书时,一天,胡为善在教会碰到一位送女儿上学的浙江人。
“你是什么地方的?”一听到姓胡,对方就问胡为善。
“我是孝丰人。”
“胡宗南是不是你的祖父?”听他这样说,对方将他衣领揪住,一把将他拎起。
“不是,”胡为善这样回答,对方才把他放开。
胡为善,民国著名将领胡宗南的次子。
寻根
胡宗南在台湾去世后极尽哀荣,他的儿子胡为善第一次踏上大陆时面对迥异语境
从台北乘火车,45分钟后到达桃园县中坜市。胡为善所在的中原大学就位于这座小城。从副校长任上退下后,他如今继续担任学校企业管理系、财务金融系教授。
“父亲如果不来台湾就没有我。”在校园内,谈起父亲胡宗南,胡为善不时爽朗地笑起。
1951年,胡为善生于台北。“读小学时,我考三个一百分,父亲才给我一张邮票作奖品。我后来集邮的爱好就是这样产生的。”后来在学校讲授投资学课时,胡为善将他收集的邮票给学生们看,学生惊讶得不得了。
在台湾,胡宗南去世后极尽哀荣。而当1995年,胡为善第一次踏上大陆时,他面对着迥异的语境。
那次,他随校长去云南、西安学术访问。
“我们很讨厌你爸爸。”有位年轻的院长对他说。“我知道啊。”他这样回答。那次的海峡两岸学术交流,身旁有很多记者,但没一个记者拍摄他。
小时候,胡为善看过父亲占领延安后的一张照片:一个公告栏上,字还没有擦掉,上面写着“活捉胡匪宗南”。
早在1947年5月12日,《人民日报》将胡宗南描述为“野心十足、志大才疏、阴险虚伪的常败将军”。
胡为善的父亲胡宗南,长期以来在大陆演变为一个特殊符号。南都记者生于一个陕北山村,小时候,那里的大人吓唬哭泣的小孩,往往会说:“别哭了,胡宗南打过来了!”
第三次去西安,胡为善去了父亲当年创办的黄埔军校七分校。这所分校七年中收训约四万人,为抗日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
七分校位于西安城南30公里处的王曲,校址被一所军事院校占据。胡为善无法进入校园,只能在外面拍照。
直到2010年12月,在浙江安吉县政府部门的邀请下,胡为善带着家人,首次踏上故土。他们先去了母亲叶霞翟的故乡松阳县,后去安吉县。在安吉县,胡为善对着一座不太像的胡宗南雕塑鞠了一躬,还见到一些不知名字和辈分的亲戚。
邂逅
黄埔一期最年长学生胡宗南与妻子叶霞翟的结合始于一次奇异的邂逅
胡为善踏上的故土,在1958年之前叫孝丰县。
1924年,在孝丰县教书多年后,29岁的胡宗南由上海到广州,考取黄埔军校,编入第二大队第四队为入伍生,为黄埔一期生中最年长的学生。
黄埔军校毕业后,他历经东征、北伐等战役,成长为国军名将。在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人事登记卷上,胡宗南被评价为“最有希望之新兴将领”。①
他与妻子叶霞翟的结合来自一次奇异的邂逅。
叶霞翟生于浙江松阳县。她父亲叶庆崇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生,后曾任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校长,学生中包括陈诚。
1930年夏天,叶霞翟16岁。在杭州国民新闻社社长胡国振的书房,她看到了墙上挂着的一个青年军官的照片。他就是胡宗南。
她迷上了这张照片。在了解照片中人之后,对他的仰慕之心越来越深。
她等了七年,直到1937年的春天。那年她在上海光华大学读大三。
叶霞翟去杭州拜访老师戴笠,在客厅邂逅了胡宗南,顿觉“脸红耳赤,心头乱跳”。
在戴笠介绍下,他们相识了。
那天,他们一见如故。见了四次,之后同在西子湖荡舟。三个月后,他们订婚。
抗战爆发阻止了他们的婚姻。在率部投入淞沪会战之前,他交给她一封信,“上次之约必须展期,此为万不得已,想妹定能原谅。一待战事胜利结束,我必赴约。”
漫长的爱情考验在战乱中开始。
她每两三天给他写一封信,他则在鏖战中的深夜读她的信。这些信给了他很大安慰。在淞沪会战中,胡宗南率第一军与日军激战达三个多月,牺牲巨大。第一军原有4万多人,经多次补充,到奉命转移时,只剩1000多人。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