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往
他握手时的力道很轻
他没有太多领袖魅力,脾气极坏,却又笑容可掬,有时候甚至会伤感哭泣。
读+:你在书中提到,你见过蒋介石本人,并与他握过手,当时情景是怎样的?
陶涵:上世纪60年代初期,我当时还是派往台北的年轻外交官,曾3次在酒会中和他握过手。他看起来身材并不高,很脆弱。我很惊讶他握手时的力道很轻。一般认为他是个独裁者,掌握权柄近50年,同时也是一个失败的军事领袖,在命运大逆转下把中国大陆丢失给了中共和毛泽东。他本人很清廉、诚实,但是他也隐忍了他的支持者普遍的贪渎之风。要深入了解他,从那时算起,我可能还得等几十年,等到我有足够的阅历,撰写了《蒋经国传》之后,遍访更多的历史亲历者,才能掌握他的全貌。
读+:传闻中的他和你亲眼所见的他,有着怎样的反差?
陶涵:在我为本书旅行、研究和访谈的过程中,我发现蒋是个高度矛盾的人物。他是现代的新儒家,能接受他太太外甥女兼亲信公开穿着男装的女同志行为。他是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极端痛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凌。但是他本人不介意所有的孙子孙女全是欧亚混血儿。他没有太多领袖魅力,脾气极坏,却又笑容可掬,有时候甚至会伤感哭泣。他的坚决、勇气和清廉,也往往使他颇受爱戴。他对很多国际事务具有惊人的判断力,比如他曾经预见希特勒将进攻苏联,并把这个想法提前数日告知斯大林。
读+:你这本书援引“蒋介石日记”进行研究论述,形成鲜明特色。你怎么看待蒋介石日记的历史价值?
陶涵:在我的书里,蒋介石日记是一个关键的来源,我大概直接引用了400多条。像任何日记作者一样,蒋介石在他的日记中,表达了对自己深深卷入其中的历史事件的看法。爱写日记的历史人物,还会对他们所记录的生活表达出一种强大的理念,以及对关键历史事件表达出他们的立场。信件、备忘录、录音谈话、专访、自传,敌人或朋友的记忆,等等,都是传记作者所采用的资料源泉,跟日记一样,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关于争议
西安事变也许没有改变历史
军事失利、天文数字的通货膨胀,大面积的官员腐败,导致蒋介石政府的领导力快速流失,人们对他的信任也开始减弱。
读+:你在书中指出,“西安事变如果没有发生……抗日统一战线还是会开始”,“本身并没有改变历史”。这个说法可能存在很大的争议,你能否具体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势?
陶涵:1936年8月,受到深深惧怕日本进攻苏联的斯大林的推动,毛泽东明确给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发出信息,对蒋介石的“进步”和对日政策表示祝贺。毛泽东也授权周恩来与国民党谈判建立统一战线。不久以后蒋介石离开南京赶赴西安。周恩来与国民党代表秘密接触,就统一战线问题进行磋商。虽然最终这一次磋商被打断了,但是可以确信的是,毛和蒋肯定都给出过妥协性的初步意见。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无论毛泽东的最终态度是什么,蒋介石内心都不打算停止军事进攻。
如果没有发生“西安事变”,毛泽东被斯大林催促,可能也会同意陈立夫、张群、周恩来和潘汉年所谈妥的抗日统一战线方案。如果斯大林接下来又与中国政府建立秘密军事同盟,蒋就很可能取消对毛“最后五分钟”的攻势,抗日统一战线还是会开始。
因此我要说,劫持事件本身没有改变历史,影响事件发展的是蒋的决定。
读+:“抗战”胜利后,为何马歇尔对蒋介石政府渐渐失去了耐心,好感越来越少?
陶涵:从抗战军兴到1947年左右,其实蒋一直是很受欢迎的。通胀问题尽管严重,但仍是可以解决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47年秋天。那时候苏联已确信美国不会介入中国内战,他们将日本留下的重型武器转交给了人民解放军。军事力量的对比开始发生改变。军事失利、天文数字的通货膨胀,大面积的官员腐败,导致蒋介石政府的领导力快速流失,人们对他的信任也开始减弱。
1946年夏季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周恩来所展开的外交活动,深深打动了马歇尔,有效地让他觉得蒋介石对和平谈判的破裂要负主要责任,国民党将会输掉战争。
读+:你在序言中表示,自己在着手研究蒋介石以前,对他的看法多半属于负面印象,请问这是美国社会对蒋介石观感的一种主流看法吗?这种看法大致是怎么形成的?
陶涵:战后很多年里,那些研究中国事务的美国学者、记者和外交官都对蒋介石有一种负面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又主要受到上世纪30年代的几本书和一些新闻报道的影响,埃德加·斯诺,哈罗德·伊萨克斯,安德烈·马尔罗等人的作品发挥了很大影响力。国共内战期间,一些作家,像格雷厄姆·佩克和西奥多·怀特等人,基本上都对“大元帅”(很多美国人这么称呼蒋介石)持负面的看法。再后来芭芭拉·塔奇曼通过研究史迪威的日记,更是给出了一边倒的个人观感。
战争期间中国政府猛烈增长的腐败行为,是美国人对蒋介石形成负面看法的主要原因之一。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剧烈的通货膨胀。蒋介石还被普遍认为在内战开打时具有全面的优势,然而却打输了。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