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他是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极端痛恨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凌。但是他本人不介意所有的孙子孙女全是欧亚混血儿。他没有太多领袖魅力,脾气极坏,却又笑容可掬,有时候甚至会伤感哭泣。他的坚决、勇气和清廉,也往往使他颇受爱戴。
蒋介石与宋氏三姐妹在重庆,从左到右依次为:美玲、蔼玲,庆玲。
蒋介石在台湾与家人在府邸合影。
即使在那样一个纷乱的年代,主要历史人物身上,仍然可能具有值得人尊敬和敬佩的品质,以及生动细腻的个人故事。
专访美国前驻华外交官陶涵,揭秘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1943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前往开罗与美国罗斯福总统、英国首相丘吉尔进行高峰会议。
中信出版社近日引进出版了《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大陆简体版。作者陶涵曾任美国驻华大使馆政治参事,是中美关系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该书一大特色是,作者查阅和引用了近几年公开的蒋介石日记以及一系列难得一见的档案。由于传记主角本人的巨大争议性,以及美国作家视角的独特性,该书引进后受到广泛关注,并迅速在读者群中引发较大反响。
22日,供职于哈佛费正清研究中心的陶涵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话题涉及“西安事变”、三年内战进程中扑朔迷离的历史疑点,以及美国人眼中的这位“大元帅”在风云变幻中的尴尬、挣扎、痛苦、被动。
记者刘功虎
不虚美,不隐恶
以蒋介石等近现代人物为主角的书籍很多。本以为《蒋介石与现代中国》很难给人新的阅读快感,可是一看之下竟有些意外的欣喜。
这本书由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学者、蒋介石研究专家陶涵(Jay Taylor)所著。他是美国国务院资深官员,通晓中国语文及事务,曾任职台北美国大使馆,负责政情报告与分析;美国与中国大陆建交后任北京美国大使馆政治参事,后任职白宫国家安全会议,现为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蒋经国传》。
陶涵整理引用由美国胡佛研究院所藏、蒋介石自1915年起54年坚持写就的1000万字亲笔日记,全面客观再现蒋介石终其一生不断参与世界的政治事件,笔触细腻,气势恢宏。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蒋与史迪威、马歇尔等人的关系演变为重点铺陈叙事,将诸多历史事件写得风生水起,并澄清了历史上诸多云山雾罩的谜团。
蒋介石的一生,“偏执狂暴,却能冷静分析;与中共为敌,却敬佩其纪律”,始终牵动着近现代中国的挣扎,刻下中国百年艰难转身的每一瞬间。《蒋介石和现代中国》全面呈现复杂矛盾的蒋介石,展现出他作为政治家的人性与人情。作者力求将传闻中的蒋介石还原为真实的个人,不虚美,不隐恶。
由于曾经的外交官身份,陶涵也雄心勃勃地希望凭借此书澄清中美关系中许多众说纷纭的恩怨纠葛,比如他花费了大量笔墨介绍蒋介石与史迪威交恶的来龙去脉,马歇尔使华调停国共冲突失败的前因后果。他把侧重点放在由史迪威和马歇尔等人串起来的中美关系上,大大增强了可读性,同时他的中立、含蓄、隐忍,让本书的叙述风格更加平实迷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专家杨天石认为,本书以蒋介石为线索,揭示了那一时期中美(包括台湾地区和美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就这一方面史料和史实的开拓、挖掘来说,其深入程度大大超过了此前的任何一本同类著作。
陶涵在弗吉尼亚的家中摆有“仿中式家具”和“中国摆设”,他说,自己很佩服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中国的艺术和诗歌,富于节奏感的语言,当然还有中餐。最重要的是,“我喜欢孔子倡导的儒家文化,这种文化带有良好的愿望,重视对知识的追求,重视家庭和邻里和睦。而西方文化相对更注重抽象的原则,个人权利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两种文化是可以兼容的,对于现代经济社会都必不可少”。
在他看来,文化不同并不重要。美国人和中国人在每一个方面看起来都很像。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这两个富于动感的文化可望更加积极地进行融合交流。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