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事视为己任,”胡锐颖与多位外祖父当年老友交流此事,大家颇为感慨,“对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哀莫过于心死’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哀莫大于心不死。”
在《东南日报》任职前后的岁月,或许是蔡力行最为风光的人生段落。资料图片
在《东南日报》任职前后的岁月,或许是蔡力行最为风光的人生段落。资料图片
1962年,胡锐颖的姑婆婆和大舅去安徽巢湖监狱,看望蔡力行。在蔡力行被关押在巢湖监狱的30年里,这是唯一一次探望。
去之前,姑婆婆让人专门杀了一头猪,包了很多肉包子,放在一个篮子里。到了监狱,有两条狼狗叫得好凶,姑婆婆就躲在大舅身后。姑婆婆说,力行的状态很乐观,见到亲人来看他,很高兴。姑婆婆从篮子里拿出肉包子,一个个递给蔡力行,蔡力行双手围拢到胸前,把包子捧在怀里。肉包子太多,有一个掉到地上,几头猪马上围过来抢。姑婆婆说,脏了脏了,不要了。不曾想蔡力行立马蹲下,把包子从猪嘴边抢出来,放回怀里,捧着,说,没事儿,没事儿。
“你外公从小娇生惯养,竟然(沦落到)一个文人和猪抢食。”姑婆婆对胡锐颖回忆,一边说,一边流泪。
……出狱后,蔡力行得知了谢东闵出任台湾地区第六任副领导人的消息,在永安,蔡力行与其交往甚密。其实,在一年之前,蔡力行还得知了另外一位永安时期的密友严家淦出任台湾领导人的消息,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提笔给中央写信,说,如果要搞第三次国共合作,自己可以为国家效犬马之劳。
信寄出后,如石沉大海一般,再无音信。
“国事视为己任,”在对外祖父的十多年寻访中,胡锐颖与多位外祖父当年老友交流此事,大家颇为感慨,“对于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哀莫过于心死’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哀莫大于心不死。”
――――――――――――――――――――――――――――
寻找“蔡力行”
1999年10月,胡锐颖的母亲从上海奔丧回来,她带回来的关于父亲蔡力行的所有物件,只有一本叫做《老报人忆〈东南日报〉》的书。
胡锐颖在上面找到了外祖父“蔡力行”的名字,也看到了金庸、于右任、胡健中和赵浩生等名字。那一刻,他第一次知道平生只见过一面的外祖父是“拿笔杆子的”,而不是母亲口中的“国民党的反动军官”。
对于从小就有民国情结的胡锐颖来说,这不啻于一个“巨大的发现”。他至今记得自己看的第一本关于民国的书是《民国人物传》,翻来覆去地翻,对其中的人物有着莫名的敬佩。
“我发觉自己的亲人与他们是有关的,他在大历史中有一个角色。”胡锐颖决意寻找外祖父蔡力行,开始给书中出现的人写信。
“他在大历史中有一个角色”
胡锐颖发现,蔡力行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在18岁这年出现:1934年,时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少将参议兼汕头《新中国日报》社长陈述经正物色有为青年,就介绍蔡力行去南京,任职于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部。
那时,正在《岭东民国日报》任职的蔡力行,是当时汕头各报社最年轻的记者。1937年7月,蔡力行从南京国民党丁家桥中央党部转往广州粤汉铁路工作,所乘之船到汉口时,恰逢“七七事变”爆发。来年1月1日,《救亡日报》广州版在广州复刊,郭沫若为社长,夏衍任总编辑。蔡力行被聘为《救亡日报》特约时论撰述。
当时的广州,成为抗战初期抗日救亡的文化中心之一,国共合作也处于蜜月期。蔡力行与夏衍等人频繁接触,其思想慢慢发生了变化,开始倾向于共产党。
他创办了《民族革命》半月刊,其撰写的《巩固扩大统一战线》与蒋介石、宋庆龄、夏衍、何香凝等25人的文章,被收录到颇有影响的《国共合作的前途》中。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救亡日报》坚持到最后一天,蔡力行也坚持到最后一刻,沿着粤汉线撤退到曲江。后赴任江西玉山国民党浙赣铁路局特别党部宣传股。
到了1941年底,因为“左倾”嫌疑,蔡力行被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撤职查办。转年,蔡力行进入《东南日报》浙江金华总社任主笔,后赴任永安办事处主任。
战争又一次将流离失所的文士们驱赶到了一起。山城之外是被侵占的国土和流离的百姓,山城之内是战机的轰炸,可是亡了国的人们聚在了一起,郁达夫、董秋芳、许钦文、羊枣等人,放下党派、政见之别,为国家呼号,当时参加永安进步文化活动的专家、学者达100多人,他们创立出版社、杂志社、印刷厂、通讯社和书店等。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