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时髦啊!许多担保小贷、商业保理、融资租赁公司甚至房地产公司,老板们租台服务器买套网贷软件,就是P2P了。”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大量P2P借贷软件是由第三方中小型软件公司做的,只要20万元,一些平台连基本的HTTPS加密传输都不配备。”
目前,北京银谷财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扩张比较快的P2P公司之一。银谷财富称自己是“P2P行业中的星巴克”,曾有员工以“银谷银行”的名义公开推销理财产品,包括月月盈、双月丰、任逍遥、东方红等产品。这些产品期限在1个月-24个月,过往平均收益率8%-14.6%不等。从融资方而言,平均借款额度为6万元,借款人综合成本为24%。财新记者致电这家公司的员工,询问产品投向的具体项目信息,员工并未介绍,而是不断提收益率。
今年6月中旬,北京银监局对银谷财富“银谷银行”虚假信息进行风险提示;11月初,银谷财富辽宁营口的分公司就已经被当地公安局调查,大门被贴上了封条,要求“责令整改,停业整顿”。银谷财富方面则表示,这是“当地拓展业务时遇到一定阻力”。
据银谷财富公开披露的信息,2014年累计线上线下交易规模约20亿元;截至2015年10月,累计交易规模已近100亿元。其中90%的业务为线下门店的销售人员提供,10%的业务由线上平台“云钱袋”贡献。
财新记者查询“云钱袋”平台发现,项目资金投向多为个人信用或抵押借款,期限一个月,预期收益率8%,借款人信息并未详细披露。
如何判断P2P平台的风险大小?前述监管人士介绍,第一看预期收益率。如果收益率为8%-12%,这可以用机构产品解释收益;如果是收益率在12%-15%,这可以理解为民间借贷,但风险很高;如果收益率超过15%,基本没有理由相信。
第二,看业务员的激励机制。“如果给业务员过高的激励,业务员在介绍产品时很容易误导投资人。”多家P2P公司地推人员表示,自己都是“带业绩上岗”,赚“收益+工资+提成”的钱。比如已经出事的某P2P平台,实习生被要求一个月业绩5万元,初级理财师20万元,中级理财师30万元,高级理财师40万元。如果能拉到10万元投资一年期理财产品,提成可高达3000元。
第三,看线下业务规模。“如果这个P2P公司大量线下业务,尤其资金从线下渠道募集,这存在很大风险。”前述监管人士指出,线下业务的操作风险难以把控,管理问题比较突出。
“大部分P2P都不是真正的P2P,A2P、P2B、P2C、P2G等模式都是不靠谱的。”融360 CEO叶大清向财新记者指出,P2P的理念应该是老百姓的钱给老百姓用,所以标是小额、分散的,而不是老百姓的钱给上亿元的大标,投向都是产能过剩企业、政府等,“这不符合金融的逻辑,资金期限错配严重”。
此外,大量的P2P平台不惜花重金投放广告,以央视或各大卫视等媒体为其增信。比如,2015年2月-10月,银谷财富在央视一套、十套投放广告,将品牌宣传片在多个单日的《新闻联播》播出前时间段18时50分-18时53分播放,北京地铁、高铁里也随处可见银谷财富的广告。11月18日,翼龙贷耗资3.6951亿元夺得央视“标王”,总共拍下央视“新闻联播标版组合”等。
2015年7月24日,大连市政府发布《涉嫌非法集资广告的通告》,36家P2P平台被通报,包括信和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宜信卓越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两家大连分公司,还有中融民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恒昌财富、大连融信联创投资有限公司、放心网络投资(北京)有限公司等。通告指出,这些公司不具备对社会公众开展投资理财业务的牌照和资质。
“大大”财富风波
“打着基金公司的名义做P2P,但实际上是非法集资。”2015年6月,北京市打非办公布,北京市非法集资涉案360亿元,其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经成为大案、要案高发领域和非法集资主要方式。
一位监管人士指出,现在《基金法》没有私募基金的说法,部分私募基金机构直接降低合格投资者的门槛要求,变成了公开募集的私募基金。还有多家私募基金公司只在基金业协会登记,但不对产品进行备案。
12月15日,市场消息称,上海申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申彤集团)由于公司资金兑付困难,要求员工必须购买公司产品,不然就“被离职”。多位员工向财新记者确认此事,不管是四川、山西还是上海,均有员工表示集团开始要求员工购买“私募基金”产品“大大宝”,公司最开始要求员工必须购买10万元的产品,后来降到5万元、1万元,再到1000元,如果不买就开除。已经有员工被开除回家。
“大大宝”为大大集团主推产品,名为CTC基金系列,期限为1个月和1年,对应的预期收益率为6%和9%。目前,1月期的产品全部停售,只有两个1年期的产品(CTC1号A、B)在售。这些产品并未在基金业协会备案。
财新记者发现,有8个1月期的产品还未募集完就已经提前结束。其官网显示,截至12月15日,线上投资者2.93万人,累计投资1.9亿元,当日投资200万元。但线下规模不详。
目前有产品出现延迟兑付情况。有投资者反映,产品出现到期兑付比合同晚三个工作日的情况。投资人表示,11月5日在上海购买的1月期的CTC产品收到了本息兑付,6日购买的还未收到。
12月15日晚间,申彤集团官方回应称,最近公司根据市场的需要,对内部机构机制进行了一些调整,项目有增有减,人员有进有出;个别对所在公司整体规划不够了解或者对个人利益不满意的员工,散布了一些对公司不利、不实的言论。
这并未消除市场的疑虑。据财新记者了解,近期申彤集团旗下的私募基金公司被多次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涉嫌非法集资。一是多家子公司未有私募基金牌照,还公开销售未经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二是员工激励不合常理,利诱员工疯狂销售以赚取提成,员工的年化收益高达20%,而产品的收益是8%-13%,则融资成本至少在30%;三是资金无第三方托管,钱流向了企业自己的银行账户,且去向不明,公开信息显示大部分资金投向各种公益项目和员工激励上。
申彤集团以上海申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主体,公司于2013年7月注册于上海浦东新区,注册资本5000万元,法人代表及实际控制人均为马申科。
据申彤集团官网介绍,申彤集团旗下有大大集团、迎智集团、茂坚集团、静静集团、菲阳集团等以“集团”为名的子公司,以大大集团为主。分别负责金融理财、创业培训、建筑装饰等业务。截至2015年11月,申彤集团已在全国282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分公司总数达500家。
一位茂坚集团员工透露,购买“大大宝”产品并非通过App,而是把资金直接转到集团指定账号。有账号对应的公司名称为西藏浦新投资管理合伙企业。财新记者查询发现,西藏浦新注册于2015年10月23日,实际控制人为马申科,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单坤,单坤也是上海申彤大大资产管理公司的法人代表。
“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这是大大集团内部激励员工的名言。一位上海总部的员工告诉财新记者,申彤集团在2014年约有2万名员工,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急速扩张,到现在估计有10万人。申彤官网则显示,目前有6万名员工。
多位在大大集团工作过的员工均向财新记者反映,申彤集团给的底薪和提成都高得离谱,一般员工底薪6000元,提成为每个月20%。如果购买一个月10万元的理财产品(年化利率8%),就可以在底薪基础上,拿到1600元的提成。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