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个“如何将沙县小吃吃出法式大餐的感觉?”的话题火爆朋友圈,近日,一篇《沙县小吃背后推手》的文章热传,“沙县小吃可能上市”又在网络上掀起热浪。文章介绍了沙县小吃短短20年的崛起过程,沙县政府组建“小吃办”、“同业公会”,专为宣传推广沙县小吃。而且,沙县政府如今已策划组建沙县小吃集团公司,把沙县小吃品牌朝着公司化方向运作,一个可能的目标就是上市。
如果上市是马拉松,那沙县政府设立的第一个标牌就是:在3年内整合6000家店面、5年内新增发展4000家店面,让小吃业主全部入股,实现年营业收入500亿元。
而据2013年沙县小吃全国分布及发展趋势调查报告,全国正规沙县小吃店的总数约2.5万家,但实际数量至少是官方的2~3倍。所以,如果你去的沙县小吃店老板不是福建人,那十有八九你进了“山寨店”。
“错误示范”
仿冒品牌都如此火爆,沙县小吃做得如此风生水起,最大功臣是谁呢?这就得先来说说“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和“小吃办”了。
沙县小吃同业公会作为行业管理组织,在培训、提供信息服务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比如,广东等地为了规范沙县小吃之间的竞争,公会规定,每500米内不能有两家沙县小吃。公会还在各地建立联络处,通过微信、微博提供自己搜集来的店铺转让信息。联络处每年会得到沙县政府的60万元拨款,但这是给所有联络处的。
“沙县小吃”作为福建沙县的著名商标,性质上属于集体商标。按规定,使用者须获当地集体的授权。通俗地讲,就是要经过同业公会的授权。但是入会虽然便宜,却不简单。企业单位会员每年需缴纳会费600元,三年一次性缴纳1800元;个人会员(以店为单位)每年160元,三年一次性缴纳480元。难的是,入会有一个硬要求:提供沙县籍身份证。
正宗沙县小吃的经营者肯定是沙县人,也只有沙县户籍的人开的店才能加入同业公会,才允许使用‘沙县小吃’的店名和商标,同业公会目前不接受其他户籍的人入会。
沙县小吃入会流程(图片来自官网)
如果没有政府帮忙,到哪里都要被欺负的
“哪里好做我们就到哪里做。但是我们文化程度低,如果没有政府帮忙,到哪里都要被欺负的。”小吃业主姜承草这么说。
同业公会以提供服务为宗旨,而真正开展维权等活动,就需要政府出面调节。这就是沙县县委主持成立的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小吃办”。领导小组的副主任张鑫,每天要花至少3个小时,通过微信和微博与全国各地的小吃业主们沟通,解答问题,并把这些作为案例拿到课堂上讨论。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