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阶梯性救房市:短期的春药,改革的麻药。3月30日救房市政策出来以后,资本市场一片欢呼雀跃,结果第二天地产板块高开低走,到尾盘竟然绿了,让市场大跌眼镜,这也是醉了。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长周期“总量放缓、结构分化”新阶段。城镇户均套数约为1左右,20-50岁置业人群已到达峰值并开始逐年减少,一线城市供不应求和三四线城市供过于求形成鲜明对比。
在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出现以后,短期刺激政策实质是透支未来需求。而且在股票牛市的大背景下,居民资产配置行为发生了变化。
(3)地方债替换降低无风险利率、提升风险偏好,最终规模可能高达13-15万亿。地方债务替换有利于减少期限错配、降低利息成本。用低息的7-10 年市政债替换高息的3-5年期城投债、短期银行贷款、1-2年信托。新发市政债的购买主体是商业银行及其他市场主体,而不是央行,类似美联储的“扭曲操作”,或1999年中国政府1.4万亿债务剥离操作。
目前有两个问题尚待明确:一是截止1月5日债务甄别日,部分地方债务上报规模“激增”30%-50%,这“激增”部分中央认不认帐?二是虽然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规模是10.8万亿,但负有担保和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规模分别是2.67万亿、4.34万亿,合计7万亿,这部分如何化解?
因此,我们推测,最终中央认账部分可能高达13-15万亿。更为重要的是,能否实现“花钱买制度”的改革初衷是关键,通过地方资产负债表编制、全口径预算管理、透明预算、中期财政规划等制度改革解决地方财务软约束问题。
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三种前途
牛市是一场群众运动,个体很容易在人群中迷失独立分析能力。作为独立思考的分析师,多在底部呐喊,少在顶部火上浇油。值此时点,从上到下做大势研判,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趋势还在不在?有没有风险?”
股市是对未来的贴现,是社会信心的反应,是人心向背的缩影。2013年之前,改革迟缓,积重难返,宏观领域热议“明斯基时刻”,财富净值人士掀起移民潮;2014年改革提速以后,宏观领域不再讨论“明斯基时刻”,移民海外的富豪开始重新回国投资,全民热议大牛市。
此轮经济下行主要是结构性而非周期性,政策取向应主要是改革而非刺激。过去几年的熊市是对改革迟缓挫伤社会信心的评分,此轮牛市是对改革提速重振信心的估值修复和溢价,所以,叫改革牛。这轮牛市是从下到上企业转型(创业板转型牛)和从上到下政府改革(主板改革牛)共同驱动的,中国正处在第三轮大变革之中,我们认为这个逻辑足够强大,因此我们判断是大牛市,而不是结构性牛市、反弹或熊市。
考虑到2季度经济基本面企稳、政策友好、市场对改革充满期待、无风险利率下降、风险偏好提升、增量资金入市,我们认为目前牛市的趋势仍在。可能的风险点来自:2季度末-3季度初由于政策效应递减经济基本面再度回调;猪价和大宗商品价格反弹挤压货币政策放松空间;三四线城市在一轮接一轮的救市政策下仍然萎靡不振,但一线城市则量价反弹,甚至出现泡沫化倾向,“不同的病却吃一样的药”。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有三种前途:
第一种是经济L型,牛市有顶部。2014年7月启动的此轮牛市核心是分母驱动,即改革降低无风险利率下降、提升风险偏好,目前尚未观察到分子端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趋势性改善的迹象。因此,未来如果分子不能接棒分母,此轮牛市是有顶部的,顶部可能不会超过2005-2007年分子驱动的“周期牛”高点。我们判断,随着房地产长投资着陆,中国经济将于2015年底-2016年探明中长期底部,目前尚不确定经济探底后的走势。
第二种是经济U型,牛市不言顶。未来如果中国经济在利率降低、改革红利释放背景下实现周期复苏,此轮牛市将从分母驱动转向分子驱动,那么,此轮牛市可能会很大,很长。
第三种经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重回熊市。不能低估中国增速换挡和此轮改革的难度,历史上所有的改革都是基于对未来的憧憬,但成功者总是少数。世界上有100多个追赶经济体,但成功实现增速换挡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的概率只有10%。
那么,未来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最可能的前途会是哪一种?我们预估三种前途的概率是3:5:2。人们更期望会是第二种,当然,这有赖于改革各项政策的真正落实,以及政府在政治经济层面超强平衡术。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