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国际油价狂跌 专家:低价对中国并不一定是好事

www.sinoca.com 2015-01-13  新华网


  京92号汽油每升下调0.14元

  汽、柴油消费税每升分别提高0.12元和0.10元

  昨天,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开启,油价迎来跨年十二连跌。同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决定自1月13日零时起将汽、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分别提高0.12元和0.10元。财政部税政司、国家税务总局货物与劳务税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已兼顾了宏观调控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

  发布

  两因素相抵油价微降

  国家发改委称,此次成品油价格调整幅度,是综合考虑1月12日前10个工作日国际市场原油平均价格变化情况及国内成品油消费税提高等因素计算确定的。

  2014年12月底以来,受国际石油市场供应充裕、需求乏力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油价震荡下行,今年1月12日前10个工作日平均价格继续回落。按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测算,汽、柴油价格每吨可分别降低395元和380元。

  同时,昨天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自1月13日零时起汽、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分别提高0.12元和0.10元,调整后汽油、石脑油、溶剂油和润滑油的消费税提升至1.52元/升,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消费税提升至1.2元/升,这是两个月内成品油消费税第三次上调。

  两个因素相抵,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80元和23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13元和 0.20元。相应地,从今天凌晨零时起,北京92号汽油价格每升下调0.14元至6.07元;95号汽油价格每升下调0.15元至6.46元;京标0号柴油价格每升下调0.20元至5.70元。

  分析

  私家车月度成本半年降291元

  根据中宇资讯测算,本轮调价国内汽柴油跌幅均值2.89%,将直接拉低本月CPI指数0.022个百分点。

  以本次柴油价格下调230元/吨测算,本轮成品油调价将影响企业在下轮调价节点来临前减少1.77%的运输成本,进而减少1.15%的物流成本。以载重50吨的卡车为例,重载行驶百公里油耗在40L左右,月跑10000公里,月度油耗成本将减少782元左右。私家车方面,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耗8个油的车型,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减少22元左右的用油成本。

  综合自2014年7月22日以来成品油累计降价幅度测算可得,汽、柴油价格下调幅度分别达到2385元/吨、2585元/吨,以目前的价位水平看,油价十二连跌帮助企业减少19.91%的运输成本,货运重卡月度油耗成本累计下降8792元左右,而私家车月度出行总油耗降低291元左右。

  相关

  北京出租车燃油附加费未达调整标准

  从2014年6月至今,国内成品油价格已出现十二连跌。尽管国际油价跌幅近半,但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与油价联动的出租车燃油附加费却“纹丝不动”。燃油附加费定价机制各地不一,且易涨难跌,引发公众质疑。

  国内多数省份93号汽油零售价连续下跌,不少地方都已下调或取消出租车燃油附加费,但仍有不少地方出租车燃油附加费“坚挺”。记者调查发现,各地公布的油运联动政策不一,机制千差万别,导致降与不降都有理。

  北京市发改委表示,根据北京市相关标准,燃油附加费调价需满足3个月内加权累计变动达0.8元/升,北京燃油附加费一直没有调整,“就是未达到调整条件”。

  答疑

  三涨消费税已兼顾社会承受力

  昨天,财政部税政司、国家税务总局货物与劳务税司有关负责人就调整成品油等部分产品消费税政策答记者问,称虽然国家短时间内三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但已兼顾了宏观调控需要和社会的承受能力。

  1、为何短期内三次提税?

  答:当前我国防治大气污染、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转变发展方式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适当提高成品油消费税,有利于合理引导消费需求,促进节约利用石油资源,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从2014年11月28日以来,国家连续三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为缓解对居民生活和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都是选择油价下行时推出,提税不涨价,提税与降价同步进行,兼顾了宏观调控需要和社会承受能力。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当前中国经济脆弱 政府已承受不起人民币贬值
下一篇:李嘉诚再度食言撤资 是中国经济危险的信号吗?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