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会从哪里突破、入手?
涂子沛:这还在研讨中。但不从北美入手,避免与谷歌、微软、亚马逊正面竞争。
澎湃新闻:阿里云的海外扩张是不是也算阿里集团海外战略的一部分?
涂子沛:陆兆禧提到过三大战略,一是电商进农村,二是电商到海外,三是把云和大数据用好。
真正的国际化不仅仅是在美国上市、有一支国际团队,还要有国际业务,客户要国际化。
第三、政府与公共项目。也要回到大数据这方面来说。云实现了社会计算资源的集约型、专业性、规模性。政府是非常好的客户,因为政府是社会的信息中枢,有大量计算要做。美国政府在2011年提出云优先的战略,政府所有的信息系统优先上云。
澎湃新闻:我之前听马云说,只跟政府谈恋爱,不跟政府结婚。即使做政府项目,也是免费做。你觉得矛盾吗?
涂子沛:在这一块,我们确实不赢利,目前很多项目都免费在做。我们现在在大力开展和探索如何用阿里云的资源来支持公共领域及政府的建设,比如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我们阿里云面对的直接客户可能不是政府,而是为政府提供解决方案的传统公司,他们需要阿里云大计算的能力,我们提供后盾。我们为公司提供计算的平台和服务。有很多传统公司,正在向阿里云迁徙,通过阿里云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向政府提供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例如,贵州省政府正把自己的数据放到阿里云上来,阿里云正配合他们组织一个数据商业模式的大赛。贵州省把一些交通数据开放出来,以我们阿里云为平台,向全世界发英雄帖,邀请全世界的数据精英用这些数据为当地设计一套智能红绿灯系统,让每一辆经过这个地区路口的车,在红灯面前的等待时间是最短的。我们现在的红绿灯是机械的变化,路口和路口之间没有协同。智能系统就是要让红绿灯根据车流的多少来变化。
澎湃新闻:这方面阿里有什么优势?
涂子沛:我们有大计算的能力,因为每辆车要计算,红绿灯前等了多久,而且是实时的,没有云平台不可能有这个能力啊!阿里为什么能在双11支持571亿的交易量,处理海量订单,凭借的是大计算的能力。大数据是一个现象,大计算才是本质。
不愿被视为学者和作家
澎湃新闻:你觉得你之前算学者吗?
涂子沛:有人说,我的书每一篇拿出来都是一个很好的博士论文,就是因为我的书比较严谨,学术味浓,很多人把我打上学者的标签,我在国内高校也确实有兼职,但其实我一直在工业界,学术界只是兼职。
澎湃新闻:学者的视野应该会给你的工作带来很大帮助。
涂子沛:对,我是这么要求自己,要用学者严谨的态度来研究商业界和工业界的问题。
澎湃新闻:那么以你专业视角来看,阿里在推进刚才你说的这些战略时,会碰到什么困难?
涂子沛: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国社会对云的接受度。我们接触政府官员、军事单位,发现很多人还对云抱有疑惑。我来阿里第一周,就接触了一些客户单位,他们对云的理解不到位。未来云会变得像水、电、煤一样重要,渗入大众生活的东西。我们怎么让大家接受这个呢?阿里云有责任去布道,让整个社会层面都知道云未来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首先在观念上不排斥它。大数据也一样,大数据不是技术变革,而是商业变革,甚至是社会变革,不应该是一个仅仅为少数人所了解、掌握的概念。
这是理念上的。另外,阿里云未来迈向世界,让全世界的客户接受我们,这里面就有新的阻力。怎么让中国社会和中东、南美都来接受,不仅要接受云的观念,还要接受阿里的品牌。
澎湃新闻:既然IDST在硅谷也有分站,你为什么要来杭州?
涂子沛:这和工作性质有关。技术的工作可以跨越时空,但我的任务主要是商业发展和研究,需要面对客户,需要去布道,去和客户谈。这是一个外向型的职位,所以要求我回到中国本土市场。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