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讯盈科4月15日公告称,其已减持900万股盈大地产股票,减持盈大地产股权的行为或将继续。
此前,盈大地产宣布出售北京盈科中心,接盘者为基汇资本。至此,盈大地产在内地再无重要资产。
李泽楷以往的投资路径与其父李嘉诚迥异,但其对于中国内地的房地产业务所持有的态度,正与其父趋同:继出售物业后,继之以大手笔减持房地产股票,趁高位套现心态明显。
高位套现物业和股票
继出售盈科中心后,大股东电讯盈科又开始减持盈大地产股票。
港交所数据显示,4月9日及10日,电讯盈科共出售904万股盈大股份,每股均价5.55元,套现逾5000万元,持股比例降至72%。
电讯盈科集团公告称,在保持过半持股的前提下,可能会出售更多盈大股份。
此前盈大地产刚刚溢价8%出售的盈科中心。这个项目的出售,堪称不易。
盈科中心位于北京三里屯,1998年落成,整个建筑群由两幢写字楼、两栋服务式公寓和一个近3.8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组成。其中,购物中心在太平洋商业百货撤出后,有6层楼空置了两年之久。
4月15日,盈大地产公告称,其将溢价8%以72.01亿港元出售北京盈科中心(去年底北京盈科中心估值为66.57亿港元),接盘者为香港私募基金基汇资本,预计交易于8月28日完成,李泽楷可盈利26.46亿港元。
和所有地产商一样,李泽楷一直面临着两个选择,是长期持有物业,获取细水长流的租金收入、以及获得物业潜在增值空间,还是将所持物业出售,短期内收获丰厚回报?
李泽楷选择了出售,但交易并不顺利。
2008年,盈大地产在其官网发布《磋商出售盈科中心》公告。2008年2月,北京盈科中心估值为41.03亿港元。此后,出售盈科中心的交易无果。据当时业内推测,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导致交易未成。
2011年,坊间再传盈科中心将被出售,传闻买家包括SOHO中国和华润等企业,但盈大地产予以否认。市场分析认为2011年交易流产是因为交易双方在价格方面没有谈拢。
位于北京商业黄金区域的盈科中心,商业经营不善,地段具有的高人气,对之帮助不大。2011年10月25日,与之合作长达10年的太平洋百货撤出购物中心。
此后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盈科购物中心有6层楼面一直空置,这导致盈科中心可出租面积平均出租率下降。
据盈大地产年报显示,盈科中心2013年上半年可出租面积的平均出租率为61%,较2012年同期的66%出现5个百分点的下滑。
基汇资本买下的北京盈科中心,包括了这幢空置了两年时间的购物中心。对于盈大地产而言,搭配了招租不利的购物中心和其他全部物业,能以小幅溢价出售,确属难能。
本次继出售物业后,李泽楷继之以大手笔减持房地产股票,趁高位套现心态明显。
资本运作手段日趋成熟
在开展卫星电视、香港电讯等业务之外,房地产一直是李泽楷的另一项主业。
1993年10月,李泽楷成立盈科拓展集团,之后进军新加坡。他斥资5亿港元收购新加坡上市公司海裕亚洲45.7%股份,控股海裕亚洲,实现借壳上市,并将公司更名为盈科亚洲拓展(以下简称盈科拓展)。
房地长成为当时李泽楷创业的业务重点,而其地产业务的主战场就选择了亚洲。持有盈科拓展后,李泽楷携日本首富堤明义和新加坡政府合作,三方共同开发狮城白沙浮商业城。
1995年底,盈科拓展从英之杰亚洲太平洋有限公司购入鲗鱼涌皇冠车行大厦,作价6.75亿港币,8个月后便迅速售予置地集团,净赚1.35亿港元。
初战告捷后的李泽楷,欲在房地产行业有更多斩获,他把目光投向了日本。1997年,日本经济下滑,李泽楷顺势出资80亿港元,其中58亿港元用于从日本国家铁路局购入位于东京千代田区接连东京火车地铁站的地块,22亿港元为建筑费用。
但是这次,李泽楷没有像在新加坡那样顺利,日本经济迟迟未能走出低谷,李泽楷购入的地块价格大幅缩水,盈科拓展的资金链几乎断裂,随后陷入生存困境。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