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宏观经济的变化,牵动着整个市场。但对于增长前景,却有着冰火两重天的预判,乐观者认为还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悲观派却认为国内外环境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蕴含着极高风险甚至可能崩盘。
对于经济前景和改革动向,中银国际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了他的判断。
30年来从没见过这么长时间的下滑
南方周末: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前景,现在有乐观和悲观两派,乐观派估计中国还能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高速增长,悲观派认为国内外因素都有很大不确定性,土地财政、地方债、产能过剩、房地产泡沫,内部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对经济形成大的冲击。你怎么看?
曹远征:从理论上讲,经济学处理经济问题有三个角度,即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及收入分配。如果从经济波动也就是周期角度观察经济,可以看到,从2010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开始下滑,至今已下滑了12个季度。我做了三十多年宏观经济研究,没见过下滑的时间如此之长,超出预期。2013年全年经济增长只有7.7%,为1999年以来最低。超出预期意味着经济下行不仅仅是周期性的波动变化,它在周期性变化的背后一定有更深刻的趋势性变化,即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变化。因此,从结构入手,在趋势性变化的基础上讨论短期经济波动变得十分重要。否则,乐观和悲观都无从谈起。因为那只能说明一时,并不能说明趋势。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回顾中国经济增长20年的运行轨迹。可以看到,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走上了一条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道路,出口引领着国民经济增长,突出表现在出口与投资的关系上,不是出口增长带动民间投资,就是出口下降逼迫政府扩大投资。于是投资增长推动了经济增长,投资的波动导致了经济的波动,形成了经济周期。但更为重要的是投资并非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独立自变量,而是依附于外需的因变量。
当出口的好坏变成了判断短期经济走势的最重要指标,这个过程中,长期增长反而不受重视,宏观经济政策被迫锁定于出口波动上,以刺激或者控制投资作为应对波动的手段,而使用的工具主要依赖于国有部门的投资。这是中国经济既定结构下的规律性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现象。
这个现象说明了两点:第一,中国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事实上“十一五”规划的22项指标中,有三项与服务业相关的指标没有完成(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研发支出占GDP比重);第二,中国的工业又是出口导向型的,进出口的规模曾一度达到GDP总额的70%。高度外向工业对世界经济波动非常敏感。
如果中国经济结构不发生深刻转变,上述规律会一直发挥支配作用,就没有长期增长的潜力。所以“十二五”规划提出来调结构,重点发展服务业,扩大内需、扩大消费等。
南方周末:但调结构这句话是老生常谈了,“九五”计划就提出调结构,提“两个转变”,即经济运行方式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变成集约式。十多年过去了,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这次会真的有变化吗?
曹远征:我认为会。原因不在于政府的号召,而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在发生变化。
我认为有四大因素:第一,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意味着出口导向必须转向扩大内需。我们现在看到的温州中小企业倒闭现象,表面是融资难问题,核心问题是订单没有了,没订单借的钱就还不上,没良心的就跑路了,有良心的跳楼了。这反映的是世界经济可能长期低迷,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黄金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了。这个因素和过去30年有重大的不同。
第二,劳动力成本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不再充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从1993年起在中国大规模发生,形成了低端制造业的世界工厂地位。20年以后,45岁以下的农民工一半以上已经进入非农部门,过了这个临界点,就意味着农村劳动力不再充沛,工资水平就会大幅上涨。过去几年中国最低工资水平大幅上升,有意思的是西部上涨的比东部还要快。这意味着从劳动力成本来讲,产业不大可能从东部转移到西部。
中国经济增长的下一步挑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大规模投入劳动力。这个挑战是深刻的,冲击将是全面的。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所有民企的难题,这跟过去30年是不一样的。
第三,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人口变化我们始终估计不足,包括我自己,到现在我们还不能全然理解它的含义,但已经可见端倪。两年前,我们一般估计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很细,根据那次数据,我推算的结果是1.4-1.5之间,还有人算得更低。这个数据有哪些含义呢,至少有三个:
其一,如果这个数据是1.8,那么中国的人口高峰值将是16亿左右,发生在2030年;如果是1.4-1.5,人口高峰只有14亿,发生在2025-2027年左右;其二,如果是1.8,那么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即64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的时间,将在2020年;如果是1.4-1.5,那么中国现在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中国的退休人口将达到20%;其三,如果是1.4,就业压力缓解。事实上这已经发生了,2012年新进入市场的劳动力第一次下降0.6%,345万人。这是个革命性的变化。
第四,资源耗费型、环境污染型经济增长已经玩不下去了。2012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58%,随着居民消费升级,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石油消费还将快速增加,而全球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土地资源也紧张,2011年,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35亩,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环境问题形势严峻,大城市频现雾霾天气。这些现实在迫使转变经济结构,代价会非常大。
中国经济必然而且已经进入新阶段了,新阶段就是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告别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下到这个台阶之后能否站住脚,并持续平稳地增长相当长的时间,这是个挑战,有赖于结构的调整,结构调整必须依赖改革。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