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9.8%,经济规模增加了26倍,有6.8亿人摆脱贫困。但是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问题也尤为明显。3月14日,在由新华都商学院、北大商业评论联合主办,北大商业评论、诺峰汇承办的第二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上,世界银行前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指出,上述问题中,一是环境的问题。雾霾,不仅是北京,全国各地,都已经出现。这影响到市民的身体健康外和社会情绪。二是,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
对于前一个,林毅夫认为,跟我们的发展阶段有关。虽然我们感到不太满意,但这是没有办法超越的一个发展阶段。
至于后一个,林毅夫指出这跟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采取的转型方式有关。我国采取的是渐进、双轨的改革方式。一方面给国有企业在转型期必要的保护,另一方面放开劳密型产业、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的准入。
这种转型方式的好处在于,维持了稳定。也推动了比较优势的产业迅速发展。不过,在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上,中国也付出了一定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备受关注的收入分配问题和腐败问题。
其原因就在于,对于那些资本密集型产业给予转型补贴,所采取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对市场的要素干预,人为的压低很多的要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金融体系上面。林毅夫遗憾地表示,转型30多年来,我们的金融主要是以大银行跟股票市场为主。
那么要想到这些地方来融资,大型企业,过去是国有企业,可能性比较大。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小型企业很难得到金融服务。而恰恰也就是这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60%,就业占70%。
除了门槛上,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不平等,在资金价格上,不论是股票市场、还是银行贷款上,前者得到的也是人为压低的,即低于应该有的价格。换句话说,这些相对富有的人得到了补贴。
谁在补贴他们呢?不是金融机构,而是那些将钱放到金融服务体系,得不到金融服务的相对贫困人。事实上,就是那些穷人在补贴富人进行投资经营。也就意味着,产生收入分配差距,而且差距越拉越大,是一种必然出现的情况。
至于廉价的资金,经济学上可以称为寻租。事实上就是腐败、受贿。林毅夫直言,根源在于双轨制稳定和快速发展所必然产生的。
“如果不能取消这些保护性补贴,那么收入分配差距、贪腐问题,无法从根本上铲除。”林毅夫说,这就要求深化改革。
回过头来看,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极端贫穷,1978年人均收入不足非洲的1/3。2003年,我国才刚刚迈过低收入国家门槛,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在当时资金相对短缺的时候,发展相对资金密集的行业,没有保护补贴是不行的。
但是35年过去后,已经时过境迁了。2013年,中国GDP达到59.6万亿,人均收入7200美元。也就是说中国已经从资金极端短缺国家变成一个中等偏上的国家。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