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春县达铺镇被誉为中国篾香之城,由于永春篾香号称可以降气散寒,又有“神香”之称。达铺镇制香作坊不计其数,其中不乏制香世家。但是,在篾香文化名扬海外的背后,对环境保护和人性关怀的淡薄,也让神香掺杂了一丝血色。摄影/柳涛 编辑/邹怡
清晨,达埔镇汉口村的一处晒香场一片血红。简陋的工厂车间和晒香场就建在租用的菜地上,土壤已经被香粉染红。目前,永春全县共有制香企业296家,规模较大的有53家,制香人超过3万人,产品达300多种。2012年,永春香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亿元。
篾香制作共有沾、搓、浸、展、抡、切、晾、染、晒九式,据记载,这种制香工艺是由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于明末清初引进并发展起来的。目前,达埔镇汉口村仍有蒲姓人家20多户,基本都是在做蔑香。
林贵生在香粉漫天的车间里干活,车间里许多工人都不佩戴面罩,他们几乎都愿意相信“神香”有保健养身的神话。26岁的林贵生是达铺镇本地人,他做香近10年,干起活来卖力、迅速,每天他能挣300元做香钱。
林贵生的鼻腔里流出的像血一样黏液。“香粉具有黏性,吸不到肺里,对身体没有害处,我爷爷做香一辈子,从没因为做香得病,他活到80多岁才去世。”汉口村一位姓蒲的制厂老板说。
做香的工人每天凌晨2点就开始工作了,要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做出一批香来,等到晒香工人上班时,后面的工序能顺利地接上。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