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中国财富的焦虑

www.sinoca.com 2013-10-11  经济观察报


  移民了,你还会回来吗?

  或许是因为曾是媒体人,李文涛特别喜欢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共党史。他说他认可朋友给他的评价,“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但他仍然准备离开。“我年纪大了,不想折腾了。”李文涛说。他有慢性鼻炎,在北京时老发作,到了温哥华却“立马消失”。

  2005年,李文涛卖了北京的六套房产,只留了一套600平米的别墅。把主要资产换成美元和加元后,他在温哥华购买了一幢800平米的新别墅,附赠一个大院子。觉得在国外生活有保障的他很快便安排妻子和孩子出国。如今,他12岁的女儿已经就读加拿大私立中学,曾为外企高管的妻子也在大洋彼岸成了“全职妈妈”—不能说“全职太太”,因为李文涛的公司还在国内,他本人也还主要呆在北京。

  除了李文涛,一直认为“国内有更多机会”的蒋立宽也早在15年前拿到了加拿大绿卡,妻儿也已经入籍;虽然没有立即移民,但卢天宇已经为出生才一年的孩子在美国置办了房产。李文涛和蒋立宽都坦承,在温哥华,他们这样的原籍中国的企业家或者企业家家人数目并不算少。这与本报的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调查发现,虽然有15.71%的企业家寄希望于“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以减缓焦虑,但将近一半的企业家却已经移民或者正在计划移民。

  “我在考虑"拿一个国外的身份"。”暂时尚未移民的周璞说。将“移民”与“拿一个国外的身份”分开来谈或许不是中国人首创,但在目前的中国企业家群体中的确更为常见。

  张维炯将企业家移民的原因归纳为以下七种:拿国外的护照,方便出行;为了孩子的教育、自己的养老而移民;为了更安全的食物、水和空气而移民;担心大的社会波动,为了财产安全移民;为了表示“富有”,随大流移民;为了投资海外而移民。还有一种,便是有“原罪”,不得不移民。在本报接触的企业家当中,虽然有人直言,“呆在国内不确定性因素太多,不踏实”,但为了出行方便、孩子教育、食品安全而考虑或者已经移民的企业家,仍然占到了移民企业家的大多数。

  选择或者准备离开的人们似乎构成了中国经济的一声警钟。毕竟,谁都知道,这个阶层代表的是中国的财富,还被认为是国家的精英,但乐观的声音也不是没有。

  滕斌圣的观察结论是,尽管会有部分企业家把企业卖了,“走人”,但对于大部分移民企业家而言,离开只是为了一个“身份”,或者说一份“安全感”。人生的根、大部分的家人还有几乎全部的事业和资产都还在中国。他说,企业家们若“连根拔起”,固然可能导致国家经济出现“空心化”,但所幸的是,中国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大部分移民企业家显然深知这一点。

  “他们不过是给自己和家人多留了一条"路"。”滕斌圣说。部分受访企业家的说法为此提供了佐证。身为家中独子的卢天宇则说,除非万不得已,不然他不会真的离开。“毕竟,我的工作在这里,父母也需要我”;认为国外创业环境更为友好的蒋立宽也承认:“加拿大税收太高,机会远没有国内多”。

  张维炯认为,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移民现象并非中国独有。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都曾有过类似现象。韩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也曾有大批国民前往美国,但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仅仅20年之后,便出现了韩裔美国人“回流”。在中国,“回流”现象在留学生当中已经出现。

  李文涛则是一声感慨:“其实年纪越大,越爱国。故土难离啊。”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文涛、蒋立宽、严明、卢天宇均为化名。本报记者缪舢对本文亦有贡献。作者:汤向阳 曹惺壁)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王石:如果薄熙来不出事 企业家能躲得过他吗?(图)
下一篇:两名石油大亨在英国酒吧斗富 3小时花130万(组图)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