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投行人士评价称,从某种程度而言,李泽鉅已经主宰了英国的经济与民生。美国退出QE3,欧美经济逐步复苏,这个时候地产界从亚太市场退出,抄底欧美是明智之举。
郭子威也承认这一点,“相比之下,投资海外的资金要小于国内,且国内竞争十分激烈,而国外还没这么充分。而从未来的投资回报率看,欧洲的机会更多。”他很肯定的一点是,中国GDP增长至少会保持在7%以上,还是有投资价值的地方,因此不会撤出去。
欧盟8月21日公布的数据十分乐观,欧元区2013年第二季度GDP增长0.3%,超过此前预计的0.2%。欧元区终于从长达18个月的经济衰退中迎来曙光,欧洲市场,正在成为吸引全球资金的第一洼地。
李氏家族投资英国,觊觎欧洲大陆,并非偶然。这不仅与李氏家族发迹于英殖民地的历史及制度背景有关系,也与其同英国政商界密切的非同小可的人脉关系有关。早在撒切尔夫人时代,李家就与英国政府建立了很深的交情。在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葬礼的宾客名单中,李嘉诚是极少数几位受邀华人之一。
“商人永远只会看重投资的回报率。”中国银盛财富管理首席策略师郭家耀对此并不感到意外,香港盈利增长缓慢受制于过度竞争、人工和租金成本飙升等多重因素。欧洲经济低迷,资产价格处于历史低位,李家已逐渐将投资重心西移。
从和黄的收购标的来看,李泽鉅在欧洲的投资谨慎且精明。李泽鉅收购资产大多都运转正常,且都是市场中的领头羊,有着稳定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
尽管李嘉诚、李泽鉅和长和系的高管一直从生意的角度来看待这些收购,但公众还是将它解读成“撤退”。这些担心都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表露无遗,2010年时,和黄欧洲业务只占有和黄集团盈利比重的19%,到了2012年,这一数据已经上升到了34%。
2007年的金融危机,使李嘉诚的财富缩水了1000亿,1996年大盗张子强绑架长子李泽鉅,持枪入室勒索走十亿,这都没能动摇李超人对香港的信心。
为此香港投资界的人士分析称,这次江湖老神仙或许闻到了不寻常的味道,察觉到香港和中国内地营商环境在恶化,房地产泡沫危机在加大,才使他决心弃港投欧。或许,李嘉诚的逃离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李嘉诚大规模投资布局欧洲,并非坊间传闻那么邪乎。我们要看清楚李家的真实困境和战略布局。”亚太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江濡山说。
李嘉诚、李泽鉅的商业主战场,早就悄然撤离香港。这3年内,李嘉诚在香港仅有两次参与并购。2010年,和黄从华润集团手中耗费57亿港元增持国际货柜码头的权益。今年3月7日,和记港口信托再次支付39亿港元收购亚洲货柜码头股权的所有权益。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仅仅收购不到3个月,香港就爆发了历史上最为漫长的码头工人罢工运动,前后历时40天。最后,和记黄埔屈服于压力加薪9.8%才解决了劳资纠纷。截至6月底,和黄港口业务的EBITDA按年仅微升2%。
资本开支的高低决定了公司资源投放的优先顺序,李泽鉅宁可忍受连续8年的亏损(2003-2011年)也要继续投资欧洲3G业务,这本身已充分证明了欧洲在他心中的地位。
在大陆,作为中国金改风向标的上海自贸区,10月份将正式挂牌。李嘉诚日前加入到这场讨论中,他说,香港已经成为中国实际上的离岸金融中心,上海自贸区对香港来说是一个重大威胁。尽管有李嘉诚的这一表态,但该计划仍备受质疑,尤其是在迄今仍没有确定细节公布之际。
而日前对长园集团的大幅减持,似乎更能说明李氏家族去意已决。此前正因为笼罩了李嘉诚的光环,长园集团被市场冠以“李嘉诚”概念股,不少投资者也都将此作为买入公司的依据之一。但随着李家在长园集团上的大幅减持,长园集团成为李家抛弃的对象,公司所谓的“光环”优势也不复存在。
值得玩味的是,在完成收购WWU后的业绩会上,当记者让李嘉诚谈论香港的营商环境时,他笑着说:“商人不谈政治。”而他此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则是,“对我来说,不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更要用之有道,对社会有正面动力。”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