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中石油人事地震由审计引发。有关部门发现中石油的账务资金往来、设备采购存在重大问题。中石油有单海外设备采购生意,受益者是洛杉矶的王姓人家。王家成立一信托基金,花1亿美元采购石油设备,然后卖给中石油,挣了8亿美元。但这一消息未获得中石油官方证实。
中石油内部员工也提到:上、中、下游重大项目合作伙伴的招投标、采购,相对封闭、信息不透明,门坎有量身定做嫌疑,都蕴含了贪污的机会。
据一位工作21年的中石油二级单位人士透露,油气田开发专业化程度极高,因此工程招标、设备采购一般都不会举行大规模招标会。企业只需获得中石油、中石化内部的采购网员资质,即可参与。此招投标项目一般都是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百万以下基本不进行招投标,所以为了规避招投标,经常会将超过百万的项目拆成2个以上项目。
在上游的勘探开发业务领域,“低品位油田、低效油井”合作开发是利益输送、贪污、受贿的重灾区。这位二级单位资深员工指出,上游勘探最早只允许几家国有石油公司进入,1997年,中石油为降低勘探和开采成本,将11个“低品位油田”区块对外招标,寻求合作开发,随即有一些“关系亲厚型”的民营企业挤进了这一领域。一般由民营企业负责投资开采,中石油油田负责布井和设计开发方案,收入分配上中石油油田占20%,民营企业占80%。当所采原油收回投资成本后,分成比例则调整为4:6或者5:5。
蹊跷的是,一些低品位油田、残井,到了民营企业、私人手中,石油却奇迹般汩汩涌出。久而久之,中石油油田的员工都对此抱有怀疑:巨大的利润,会不会使高层动摇?因为对于地下区块油层品位高低的判定依据是数据,报告时如果做手脚,完全可以将部份高品位油田瞒天过海藏到低品位油田或低效油井,再与私人合作开发,甚至高层自己或者合伙在外面设立代持公司,套取利润。
当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20美元,一度上蹿到当下上百美元每桶的时候,这些“低品位”油田和低效油井的价值就凸显了。中石油的“半废弃油井”成为民资淘金的热土,也成了利益输送的一种管道。
中石油与民资合作开发低品位油田、油井,门坎在哪里?哪家民营企业被选中开发哪块油田?选择标准是什么?与谁合作不与谁合作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中石油内部人也无法回答上述疑问。
中石油的长庆油田、吉林油田、大庆油田、辽河油田一直是民营企业、私人介入低品位石油资源开发的主力地区。而王永春、王道富和冉新权都在吉林油田和长庆油田主政多年,期间又是民资参与低效油井开发最繁荣的时期。
除了自采油田外,原油成品油进口也是中石油上游很重要的一块。目前,国营贸易进口权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集团、珠海振戎5家央企手中。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形同虚设,目前,名义上还有23家原油民营进口企业,但他们中不少已超过十年没有进口过原油了。
原来,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规定,原油非国营贸易配额只能用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炼厂加工。这意味着,进口回来的原油必须被列入两大集团的生产计划,可两大集团拥有充足的原油,并无动力接受民营成品油贸易商进口的原油,唯有“关系亲厚型”企业才能分食。
都拥有进口资质,究竟选择哪家民营企业列入生产计划呢?中石油从未对外公开选秀过程,难免让内外部揣测伴随着庞大的中石油体系的是巨大利益黑洞。
在石油产业链的中下游,贪污机会同样存在。原油进口权被卡住咽喉后,民营炼油厂只能依赖中石油、中石化等5家国企。由于拥有中原油田和胜利油田的地缘优势,山东省的炼油工业有较好基础。据山东省炼化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山东省21家大型地方炼化企业年综合炼油能力为6500万吨,2011年完成产量3150万吨,产能闲置超过50%,其中原油加工量仅为700万吨左右。
产能与原料供应严重脱节。据能源研究机构旺能源统计,市场最景气的时候,山东炼化企业开工率也不足40%。据山东某炼化企业负责人向《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透露,山东当地有家上市公司不仅是第一批进入原油开采的私营企业,还在美国拥有油田,同时还有能力低价拿到大量原油,留足自用后,再高价将其出售给当地的炼化企业,其他炼化企业肯定没有这样的好机会。
在石油产业链下游,诸多民营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和加油站亦各显神通、夹缝求生。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约有8万座民营加油站,占全国加油站总数的90%,加油量占到全国60%。
1998年3月,国务院宣布重组石油工业,将分业经营变为混业经营,组建两大全产业链的石油巨头——中石油和中石化。此后,中石油、中石化分别获得北方12省、南方19省的油气资源勘探开采业务,同时获得了进出口经营权,及各自所在省份的炼油、批发、零售等中下游业务,形成了石油全产业链垄断。
两大石油巨头迅速蚕食了民营成品油批零企业和民营油站的生存空间。而更糟糕的是,国家部委连下数道规定,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垄断。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