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奢侈品广告)
随着大众市场和新兴市场发展的变化,奢侈品业已经开始走产业化、集团化路线,追逐利润成为奢侈品牌的宗旨。
不少著名的奢侈品品牌,在扩张市场容量的同时,由于品牌管理能力的缺陷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丢掉了自己的“品牌重量”,只存奢侈品之“名”,而没有奢侈品之“实”,有些品牌经过市场的沉炼,连奢侈品之“名”也已荡然无存。
“没落”的奢侈品大牌,失去了其原本奢华、高贵的形象,也丢掉了带给消费者“荣耀”和“满足”的那份能力。
LV:让身份减分 它不叫“奢侈品牌”了
相关分析指出,高端消费者之所以愿意花大价钱购买奢侈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品牌的核心价值,买它能证明和提升自己的身份。由于大众化和假货泛滥造成奢侈品品牌的价值在急剧下降,很多高端消费者已经不认同LV了,甚至认为买LV产品反而是在让其身份减分。
据加拿大《温哥华太阳报》文章曾报道,31岁的戴西?刘在一家跨国化妆品公司工作,她有两个LV的手包,不过,却表示“虽然它们仍然很流行,但我再也不会背了。我觉得这个品牌不再适合我。”
南方日报报道称,在渠道快速搭建的背景下,LV的产品也渐渐变得满大街随处可见,早已没有了奢侈品那种令人艳羡的范儿。取而代之的,是LV越发表现出的“快消化”,即渠道下沉至底层、加强购买的便利性、产品设计追求时尚以及对于销量和利润的迷恋。
“LV肯定是走大众化路线的,它也不叫‘奢侈品牌’了,它的策略就是走量,迅速扩张,包括古驰,它们在逐渐失去品牌号召力。”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接受采访时曾说。在她眼中,虽然“奢侈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顶级小众定制的品牌”才能称之为奢侈品。
“而且,LV的假货也太多,严重影响它的品牌形象,导致中国的富有阶层在抛弃LV,已经不认同LV了,甚至认为再买LV的产品是让其身份减分的。”周婷指出。
“真正的富有,真正的百万富翁,他们不会买LV或古奇,因为它们太大路货了。”中国市场研究集团创始人和董事总经理雷小山(Shaun Rein)说,“有钱人越来越富,他们渴望那种专属品,更突出自己的个性。”
卡地亚:中国遭遇危机 或沦为下一个LV
理财周报近日报道称,对卡地亚而言的危机是:沦为下一个LV。报道称,这不是耸人听闻,因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极具迷惑性,足以淹没曾经的辉煌。
根据财富品质发布的《2012年中国奢侈品报告》中“国际奢侈品牌中国开店王TOP10”显示,位居第一的卡地亚在中国的店面数高达224家,遥遥领先第二名BOSS的142家,而LV以50家的数量未进入前十。
有数据显示,卡地亚在中国投放的广告位居各大奢侈品第一位,但是,大量的广告和众多的门店,反而导致品牌价值的下降,因为这与奢侈品本身的稀缺属性相违背。有消费者觉得,这个品牌不能弄到满大街都是的地步。消费者称,如果店铺开的满大街都是,就有点掉价的感觉了。
“因为卡地亚现在的发展状态跟LV非常像,而且比LV的店面数还要大,在国内的店面应该是三位数左右。”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一语惊人。“一般来讲,店面数达到三位数这个是危险信号,品牌价值就往下走了。店越多不代表品牌越强,反而是品牌价值的一种下降,特别是在大众消费者心中的品牌价值。”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卡地亚现在的市场地位跟LV非常像,非常危险。
另据中国广播网5月27日报道,卡地亚在中国的许多门店,店员的服务态度相当冷淡。店面布置也看不出“皇帝珠宝商”的高贵气质,在消费者心中也只知道卡地亚一万元左右的LOVE系列和三万元左右的蓝气球系列腕表,对它的顶级珠宝系列知之甚少。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