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
一个时代的财富以及财富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金融是一面最好的镜子,资本市场的玩家兴衰沉浮又是最好的镜鉴。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其著作《大败局II》中探索中国企业失败的三大基因时,将创业原罪的困扰与政商博弈的败局、职业精神的缺失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
对于存在先天缺陷的中国资本市场,每一个曾经的弄潮儿,无论是唐万新的“德隆系”、魏东的“涌金系”还是当下的“明天系”似乎都无法摆脱“原罪”的质问。
在涉猎资本市场长达15年的历史中,一如资本市场的其他谱系,外界对肖建华和明天系“原罪”质问,焦点从早期“制造高科技概念,操作股价”的坐庄行为,逐步演变为“掏空上市公司,转移上市公司资产”的资本腾挪,再到近年,随着鲁能私有化争议和王益案爆发,明天系又被指为“利用影子壳公司,强力渗透金融机构”,权钱交易,裙带资本主义的典型。
关于明天系的崛起历程,《新财富》杂志曾将其总结为“操作股价→掏空转移→金融渗透”两次蜕变史。
对于掏空上市公司的指责,肖建华本人认为难以接受,并斥之为谣言。
“大家可以看一看,明天集团投入上市公司时收购转让的成本和后来上市公司股东、政府的收益之间的差额有多么巨大,而上市公司市场募集资金的规模也远远小于公司实际资产的规模。”
这不能全部归咎于外界的误解。只是如明天系者,一个民营资本谱系的诞生和崛起过程,有太多不为公众所知的历史和细节,就连肖建华本人也多次跟记者表示,明天集团未来要走阳光化、透明化之路。
4月1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肖建华讲述了明天集团的创业史,并引用李嘉诚的话说,创业维艰,“辛苦难以名状。”
“所有庄家都垮台了”
记者:在很多人看来,“明天系”就是股市的一只大庄家。
肖建华:经历股市那么多年,很多人都认为我们是庄家。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不懂股票的。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坐庄的人一般是出不来的,真正坐庄的人可能会把自己装进去,那样,资金链肯定会断。真正赚钱的人是跟庄的或者跟大势的人。
你们可以查一下资料。明天集团成功是因为2000年左右投了大量的职工股和金融股,当年投资兴业银行的时候成本不到两块钱,后来上市的时候涨到六七十块钱,华夏银行的成本是一块钱,之后涨到十七八块钱(注:公开资料显示,早在明天系正式入驻之前的1998年,明天科技就已经出资2000万元持有包商银行13.9%的股权,2003年,华资实业投资1500万元持有包商银行6.8%股权。爱使股份和西水股份也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入股兴业银行)。
当年将这两只银行股装进华资实业和西水股份时,成本是很低的,实际上为这两家上市公司装进了差不多60-80亿的利润,这个资料是可以查的,但是我们真正从上市公司募集的钱,没有超过20个亿,这个资料也是可以查的。
记者:有人给你们算了一笔帐,包括明天科技、华资实业、西水股份、爱使股份和北方创业在内的5家上市公司,从1999-2012年,合计股权融资额为42.17亿元。
肖建华:光我们装进去的这几只金融股,装进去的利润就要远远大于从市场上募集到的金额,这个数字是可以查的。所以我看“掏空上市公司”这样的说法,我觉得不可思议,上市公司的钱想要转移投资是很费力的,它要求有一个净资产回报率,资金成本是很高的。
我们将金融股以很低的成本装进去,但是公众股东和政府都分享了巨额的收益和利税。
记者:也有人会质疑,明天系虽然把优秀资产装进了上市公司,但真正的目的是借此操纵股价,坐庄后再转移资产。
肖建华:这只是一种理论模型。中国证券市场从创立到现在,你们可以看一下历史,所有庄家都垮台了,因为一个背着包袱前进的“庄家”,一旦面临大的经济周期调整,基本上都会被压垮的。
第二,你们可以算一个绝对值,像华资、西水,这几家募集的资金,包括二级市场涨的,绝对不如我们装进去的这两块带来的利润大。无论兴业还是华夏,之后涨幅都很高,仅一亿股就有60到70亿的利润。
记者:一直持有这两家银行?
肖建华:我们一直在持有,两家银行也一直不停送股,实际带来的利润是很大的。
记者:如果不按2007年这样的股价最高点算,按照目前的估值,华资和西水持有的银行股,其贡献的利润大,还是你拿走的钱多?
肖建华:即使就按目前的这个价格,按投资回报率算,还是贡献大。现在兴业银行也几十块钱啊,通过送股,你们可以自己测算一个数字,投资回报对上市公司而言,是一个很惊人的数字。
记者:当时你为什么愿意把这么好的利润项目放到上市公司,难道只是因为看好银行股?
肖建华:对。我们想把这些上市公司打造成一些金融投资型的公司,按照沃伦・巴菲特的理论,希望能够慢慢通过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让上市公司的股价提高,一步一步实现良性循环。但是我们发现国内股市还处于一个初创期,真正优质的东西有时候体现不出来。
记者:为什么不用另外一种方式,比如像沃伦・巴菲特一样,就掌握一个平台,把这个公司做成一个明星公司。明天集团为什么要采取分散投资的方式?
肖建华:股权分置改革以前,中国的上市公司限制太多,光配股增资,就一系列的审批。往往股市好的时候想集资,但等证监会审批完,股市都已经下来了,你很难协调这些因素。此外,报批的过程有时很费力,从时间成本上投资回报不成正比。
我比较自豪地讲,明天集团的投资回报率一直是比较接近的。
明天集团,主要还是北大清华学生组成的一个公司,还是靠智力和智商。你们可以看一下,所谓我们操纵的这些上市公司,其实市值都不大,加起来盈利也没多少。对于明天集团而言,肯定不是战略重心,这些股票当时的市值也都才十几个亿。
台湾的股市我也研究过一些,香港、美国的股市我也研究过,我认为真正正确的方法,还是沃伦・巴菲特式的。
我在国外呆了很多年。顺便提一点,外界说我是因为太平洋证券王益案远避海外,你们可以到政法部门查询,我和王益不熟悉。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