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市场利率大幅度上升,国债收益甚至超过了10%,所以这在当初是计算得很美的模型。而西方后来制定政策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想到货币政策的改变对于这个模型会有什么影响呢?现在社保体系内只有2万亿美元,也就只够支付一年的费用,完全是寅吃卯粮把当初投保到保险体系的资金吃干净了,社会保障信用体系怎么能够不破局?
如果社保体系的资金没有经过投资大幅度增值而是在当期就支付给了其他使用人,社会保障就不是保险而是税收了,也就是说这是对于你收入的税收,而老了以后享受的福利是政府征税后的责任和回馈纳税人,但是这样的模式必然造成税收的高企,只有北欧等地的资源国家能够承受这样的高税收,否则必然是政府的赤字。
尤其是在进入老龄化以后,老年人比青年人要多,年轻人就负担不起老年人了。这样的结果就是不断地以年轻人来负担老人,而老人养老等花费越来越高,必须要政府贴入大量的资金。现在奥巴马上台以来,政府每一年的赤字平均下来是上万亿美元,美国国会预算局2012年1月31日公布的报告预测,在2012年9月底结束的2012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将达1.1万亿美元,这将是美国政府财政赤字连续第4年破万亿美元。
现在美国的国债上限已经被迫提高到16万亿美元以上,而奥巴马上台时国债上限才多少?2008年至2010年,美国国债上限分别为10.61万亿美元、12.10万亿美元和14.29万亿美元,分别占GDP的比重为70%、84.1%和92.1%。2011年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曾达成协议,美国联邦政府公共债务上限将在原来约14.3万亿美元基础上至少提高2.1万亿美元,到奥巴马卸任的时候债务上限将是16.4万亿美元。相对美国的收入和赤字情况,社保的黑洞是难以承受之重。而这样的社保黑洞,与其负利率政策直接相关。因为在原来的高利率时代,社保的资金投资生利是完全可以覆盖成本的。
美国国债贬值损失的真正承担者主要是美国的社保养老金
对于西方的负利率社会产生的历史根源,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破裂,西方的印钞机不再受到限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的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接踵而来。在此过程中,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让世界各国的美元需求大幅上升。也正是从这时开始,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尔克放弃了美元货币供应量的管制,改用利率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货币手段。从此,美国的印钞机开始满负荷运转,铸币税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美元债务也随之骤然膨胀――美国债务经济模式就此起步。
从此,在世界上形成了这样一个循环圈:美国所需要的商品,只需印刷钞票去外国买就是了;美国买东西花掉的美元,通过出售美国债务(国债或公司债)重新回到美国本土,变成美国政府或公司可以任意支配的现金;这些现金被用在美国人身上,使他们有能力去消费那些从外国买来的东西;美国的商人通过在本土出售外国商品而获得收入,然后继续购买别国的商品。如此循环往复,只要美元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永远不倒、外国政府永远需要美元储备,美国欠下的债务就永远不必归还。理论上说,这是“只需付息、不必还本”的债务,但其实利息也不必付,因为通胀或美元贬值会自然蚕食掉利息率。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现在的低利率被认为是刺激经济的必然选择。西方的印钞负债模式下,多印出来的钞票是必须要有人买单的,如果是正利率,则所有的印出来的钞票都值钱,那么就只能是实业或者实体经济为印钞买单受损;负利率是把印钞的利益分配控制在金融货币领域,保障了实体经济不受损失,而金融货币领域的损失就得要让社保资金等承担了,这里面是非常巨大的利益输送。
对于这样的负债经济模式,负利率到底侵害了谁呢?美国舆论给公众的印象是那些必须储备美元、购买美国国债的发展中国家,他们是负利率政策的买单者,但是情况果真如此吗?中国只持有美国国债总额的8.7%,而美国个人和机构持有42.1%,美国社保信托基金持有17.7%,美国军队退休基金持有6%。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截至2011年11月底,外国主要债权人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仅为4.7509万亿美元。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看到美国国债贬值损失的真正承担者主要还是美国的社保养老金。社保养老和军队养老持有了23.7%的美国国债,同时在个人和机构持有的42.1%的比例当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的退休养老计划间接持有的,因此美国国债的超低利率,主要就是由美国养老金等社会保障体系来买单的,西方几十年来的负利率长期化的结果就是社保体系的入不敷出,造成西方信用体系的巨大隐患。
负利率制造通胀
西方的印钞掠夺,势必要造成通胀。我们看到随着美国印钞和通胀的发展,虽然美国公开的通胀率并不高,但是这并没有反映美国经济社会的全貌,因为在印钞模式和资本定价权模式下,美国的真实通胀情况是被掩盖的,真正的通胀是要向社会的“刚需”传导、通过“刚需”向下游转嫁的。
对于美国印钞的输出,中国的“刚需”是资源和地产,我们所要购买的大宗商品和房地产就要暴涨;而美国的通胀则反映在医疗上,因为在美国物质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很多中国的“刚需”资源不是美国人的“刚需”,美国人的“刚需”是医疗,于是医疗费就进入了暴涨阶段。以医疗保障为例,心脏搭桥手术的费用1970年为1.4万美元,1991年增至40.7万美元,涨幅惊人。这样造成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社会保障各项目最低标准提高,开支不断扩大。
印钞和负利率的最终买单人还是转嫁到了社会保障体系上,成为挤爆社保信用的推手。西方对于这样的负债,舆论上给民众的安慰就是可以不断印钞保持政府的信用,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通胀使得西方社会的保障体系所承担的压力更大,印钞将导致社保的“刚需”也增长,甚至社保的“刚需”和通胀的增加超过印钞的利益,印钞的掠夺方式在西方社会保障信用破局面前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因为印钞越多的结果就是通胀让社保的货币需求更大,让社保资金因印钞贬值以后的负担更重。
美国社保金被低利率劫持的秘密
美国社保资金的低收益,还与美国社保基金70年不入市有关。关于社保基金不入市,被西方舆论和政客拿到台面上谈的主要理由有二:一是美国政府认为社保基金安全性最重要,入市有风险,社保基金不能入市,只能购买国债或存入银行;二是美国大众认为庞大的联邦社保基金入市,有悖于市场的自由竞争与公平,甚至会带来政府对私人经济的操纵与控制,因此,社保基金“入市”是美国民众所不能接受的。
但是这样的说法站不住脚。因为在负利率下不寻求高收益才是真正不可消除的最大风险,而社保资金的入市将会打破金融大鳄们对于市场的控制权,而金融大鳄是绝不会把金融市场控制权交出去的,西方的股市就没有操纵和控制吗?控制西方资本市场的美联储是私人机构,美国是一个资本控制政权的国家,如果社保入市并且在民众和政府的控制之下,美国金融资本怎么还有控制权?
我们可以看一下1970年以来的道琼斯指数走势图,从1970年的1000点翻一番到1985年以后的2000点只用了大约15年,而1986以之后的整整20年是美国股市的大牛市,从2000点一路飙升至逼近16000点,竟然涨了8倍!如果这一阶段社保基金可以入市,那么即使不领跑大盘,只是随着牛市上行的话,规模在17万亿美元左右的社保基金可以获得何等丰厚的盈利是不言而喻的,这20年的巨额回报将足以填上今后20年的社保黑洞。然而历史不容假设,靠社保金过活的草民们赚取如此庞大的盈利,这是金融资本大鳄们无法容忍的,在他们看来这是对“28法则”的彻底颠覆,是对人类财富分配自然法的彻底蔑视。
在社保基金不能进入股市的前提下,只能进入债券市场牟利,要在债市实现足够维持自身运作的盈利就必须仰赖联储的利率政策,高利率高回报,低利率低回报,零利率零回报,负利率负回报。20世纪80年代社保基金盈利一路高歌猛进是因为联邦基准利率高达20%的“沃尔克冲击”;而今天,自2007年次贷危机以来,实际负利率已经延续了5年。
负利率抬升资源价格
现在负利率似乎已经成为了西方的共识,意大利国债长期利率超过7%就被一堆人跳出来攻击,认为高利率将导致金融危机,但是几十年前利率高涨,怎么就能安之若素呢?这里的关键是资源的占有问题。
当在初的高利率模式下,谁在资源上囤积居奇,谁就要付出高昂的成本,囤积资源的成本就是利率。这里有很多隐形囤积,也就是以矿山不开采的方式进行囤积,在正利率的模式下,肯定是多开采持有货币合算;但是到了负利率的模式下就要变成存着矿藏不开采换取现金合算了。于是西方国家自己的大量矿藏变成了储备,以此炒高矿藏价格让发展中国家买单是现在的主要模式,中国崛起购买资源就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价。当年则相反,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尤其亚非拉那些借有外债的国家,由于美元和英镑利息暴涨,全部都陷入到无底洞一般的债务深渊,不得不通过贱卖国家战略资源还债。
据世界银行数据,1980年,发展中国家所欠外债总额不过为4300亿美元;在1980年到1986年,为这些债务支付的利息就高达3260亿美元,本金又偿付了3320亿美元;到了1987年,109个债务国反而还欠着西方国家13000亿美元!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