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财经证券

《知音》上市惹争议 媒体:大众乐见 自负盈亏何罪

www.sinoca.com 2012-05-03  网易


  知音传媒集团以《知音》杂志为核心,下属9刊2报,刊报月发行总量1000余万份。

  “公信力”与品牌销量息息相关,杂志自个儿会打好算盘别皇帝不急太监急

  面对市场,媒体要不要所谓的“公信力”其实只是一个商业选择的问题,跟媒体是否有良心八竿子打不着。“公信力”的概念混淆了公众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看上去好像读者对媒体的信任是一个十分理性的行为,但却忽视了其中媒体满足供求关系的一面,即读者需要什么,媒体提供什么。

  作为媒体而言,《知音》要考虑的是按照市场以及目标消费者所接受的“可信性”标准,而不需要考虑其他受众,甚至一些所谓高端知识分子的想法。这个“可信性”的度,其实就是媒体选择的结果。在1988、1999年两年间,因为消息来源问题,《知音》的杂志品牌受到伤害,加上通货膨胀杂志成本上升,1987年一度发行量逾百万的《知音》在那两年发行量跌到了49万份。此后,《知音》开展整改,强调消息真实性的核实和文章的质量,才又把发行量搞了上来。杂志自负盈亏,当“公信力”影响生计时自然会着急,作为旁观者去指责他们的公信力问题,纯粹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知音》就是一份领导人民都喜爱的好杂志

  小报小刊以“犯罪、性”为主题,满足的是劳苦大众简单的精神需求与欲望

  以《知音》为代表的小报小刊,表面内容无非都是――犯罪、性、金钱、尸体、情人、腐败官员、文艺明星,还有其他意在取悦受众的“人咬狗”之类的新闻。在主流中国文化里,“小报小刊”几乎等同于耸人听闻、胡编乱造和庸俗不堪。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它们曾被禁止出版,因为它被视为政治上可疑、道德上堕落的资产阶级文化样式。但改革开放后,与呆板宣传的党报不同,繁多的小报种类显示了它们的多样化。赵月枝在《解读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小报故事》中介绍到,1998年仅仅在一个报摊上就看到了超过50种不同的小报。

  《知音》杂志,既不是挑战主流的“替代性媒体”,也不是麻醉大众的“新鸦片”。它只不过是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满足了部分阶层十分简单的精神需求,作为复杂而矛盾的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化产品,它也只不过是折射出了人们真正的欲望与需要。只要这个人群还存在,《知音》就会继续存在,它的风格内容也不会改变,改变了,反而读者可能会不接受。

  知音传媒曾获得多项新闻出版奖项。

  小报小刊提供了情绪宣泄和缓解社会冲突的渠道,在政治经济关系上则往往自觉采取安全保守的态度

  小报小刊的“文化品味”不高,在渲染性与暴力问题上经常出格,但它们在有关社会的核心政治经济关系问题上却一般采取保守的态度。有关部门虽然不喜欢犯罪故事,因其暴露社会阴暗面,也可能诱导犯罪行为。但《知音》们的存在,也间接地让充满紧张与冲突的社会对它的病态症状进行一种宣泄。此外,这些故事既有法制案件故事的导向,又有道德的谴责与规范说教,也可以被视为支持现状的话语表达,从道德上解释下层阶级的犯罪故事有助于掩饰不平等的政治经济权力关系。而因为小报新闻受到了商业动机驱使,他们也往往集中于安全和方便的题材,比如容易从警方得到的下层阶级的犯罪故事。全景性和分析性的深刻报道,对他们而言,显然会成为票房毒药。

  正因为如此,小报小刊的存在,非但不会导致社会之乱,反而有助于现有阶级的稳固,这无疑也是领导们喜闻乐见的现象。或许正因为此,尽管《知音》的发展屡屡遭受争议,它却多次被评为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十大名刊、双十佳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曾三次荣获中国期刊最高奖――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奖和国家期刊奖。2008年,知音传媒集团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单位奖;2009年,该集团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

  

  《知音》是本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杂志,如果嫌它格调低下品位不高不能上市,那谁来解释解释人民网上市是怎么回事?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上一篇:5水电巨头瓜分金沙江 江河成静水 专家直言太危险
下一篇:美国人竟然羡慕中国人?

[声明] 加拿大华人网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加拿大华人网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网站完整版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留言 | 联系我们 | RSS
Copyright © 2000-2015 加拿大华人网 SinoC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