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两年前,贵州省仁怀市“两会”开始提议,希望更名为“茅台市”,借力“茅台”之名发展。但与地方的巨大热情形成反差的是,处在关键角色的茅台集团,出于自身利益,坚决反对市政府的更名意愿。
两年前,贵州省仁怀市“两会”开始提议,希望更名仁怀市为“茅台市”,借力“茅台”之名发展,并在两年来持续运作。与地方的巨大热情形成反差的是,处在关键角色的茅台集团,出于自身利益,坚决反对市政府的更名意愿。
阻力重重,继前两年市“两会”上连续讨论更名后,今年仁怀市人大和政协不再提议更名。不过,据知情官员透露,仁怀市政府并没有放弃计划,目前正在向民政部争取支持。
茅台厂区
头发白了一大半的赵汝轩闲坐在店里的数十只瓦酒坛边,哼着旁人听不懂的小曲。有人来看酒,他也不招呼,只等来人闻得酒香主动询价后才搭话:“对头的,我们店里头全是茅台镇的散酒!”
70岁的老赵,在茅台酒厂所在地――贵州省仁怀市国酒南路上开了一家“茅台镇酒直销处”。5年前他还只是合马镇上的一个农民,眼瞅这地方酒生意赚钱,加入其中的人日渐增多,老赵也陪着经营一辆客运中巴的儿子接手了茅台镇上一个小酒厂,后来又开了这家时刻飘着酱香味的酒铺子。
“就茅台镇的酒好卖!”老赵发现,外地客商只要来买酒,一定会选茅台镇的,即使价格贵上一截,也比其它产地的酒受欢迎。这也是他专卖茅台镇上的酒的原因。从前年和去年,老赵两次在电视上的两会新闻看到仁怀市拟更名为茅台市的消息,这让他有些高兴――
“好!我们整个都叫茅台了。对我们卖酒有好处。”
仁怀“两会”提议地方更名“茅台市”
仁怀市本是黔西北山区的一座偏僻小城,如今这里人气旺盛,商业繁荣,有两条高速公路和一个去年年底已动工兴建的机场,是贵州省经济第一强县(市)和西部百强县(市)。从2009年到2011年,该市的财政总收入由29.6亿元猛蹿至65.1亿元。
毫无疑问,最大功臣是当地的茅台集团。2011年,茅台集团销售收入达到237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倍。
在茅台的引领下,仁怀140余家酒类企业去年年产22万千升白酒,贡献了当地财政收入的逾八成。酒业还辐射带动了房地产、商贸、餐饮、旅游、加工业等产业发展。在仁怀,最好地段上的商品房要卖到每平米5000多元。
不过,当地对分享茅台“红利”的希望不仅于此。早在2010年2月,仁怀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由郭齐亮等86名代表联合提出了《关于将仁怀市更名为茅台市的议案》。“如果把仁怀市改成茅台市,会怎么样?”
与郭齐亮同组的仁怀市一名人大代表称,该议案经会议全体代表表决通过,成为建国以来仁怀市第一个人大常委会集体议案。
不谋而合,同期举行的政协仁怀市四届四次会议上,也出现了由7位政协委员联名的《将仁怀市申报更名为茅台市》的提案,其中第一提案人是市政协经科委主任、市酿酒工业协会秘书长杨必刚。
理由与市人大议案相仿,该提案称:“茅台酒已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世界知名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仁怀市的代名词。然而,外界对茅台酒和茅台镇的认识和接受程度都已很高,仁怀市在省外知名度却很低。知道茅台酒,却不认识仁怀市。”
该提案用云南省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县的例子说,“姓名也是一个地方的名片……中甸县更名为香格里拉后,知名度大幅提升,仅2009年旅游人数就突破400万人次,带来经济收入20多亿元。”提案认为,更名会大大提高仁怀市的知名度,对当地白酒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有极大推动作用。
市府成立更名议案工作组
欲借“茅台市”名带动全市酒业
更名议案在2010年仁怀市人大会议表决后,被交到仁怀市政府进行办理。政府行文成立了由常务副市长黄国宏牵头的代表议案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办、民政局、发改局负责人为小组成员。
“酒都”仁怀更名的念头一直在酝酿。在仁怀市、遵义市乃至贵州省级,一个屡屡被官员提及的观点是:“茅台酒促进了贵州白酒知名度的提升,但茅台一家独大却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尽管仁怀其他白酒品牌也在茅台镇当地生产,其附加值远远低于茅台酒”。
2012年2月29日下午,新快报记者在仁怀见到了曾提出更名提案的政协代表杨必刚。他说,并不知道会有市人大代表同时提出“更名”,自己仅是出于“增加仁怀市对外的影响力”之目的,提出了提案。“茅台毕竟是张名片,更名后知名度要高得多,对全市白酒产业的发展可以产生明显的带动。”
新快报记者还见到了两年前提出更名议案的仁怀市人大代表、离休干部郭齐亮。今年82岁的他,曾任仁怀县人大副主任兼县委政法委书记。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