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日,网络红人、民办教师罗永浩前往西门子公司北京总部,用砸冰箱的方式“维权”。自9月底“老罗”抱怨冰箱问题以来,西门子在这场“对决”中公关举措几乎步步失当,致使事件不断升级。说到底还是对用户不尊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思维作祟。
多次与西门子交涉无果后,罗永浩选择了砸冰箱的方式“维权”
一方面公开不承认产品问题,却私下致信质疑者表示愿意提供检修、与“挑事者”罗永浩“勾兑”
据罗永浩本人透露,其购买西门子产品时留的并不是自己的资料和联系方式,而西门子的公关人士通过个人关系拿到了罗永浩的联系方式,在没有发短信告知或通过中间人告知的情况下,就给他打了电话。另一方面,自从罗永浩在微博上“挑事”后,不少消费者开始告诉“老罗”,西门子家电官方微博悄悄开始对于已经提出质疑的消费者发去私信,要求提供解决。”
至10月14日时,罗永浩在其微博中又透露,前几天西门子公关通过他的朋友跟他说情,要他这些天“减小一点火力”,保证尽快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罗永浩对这种对外公开不承认问题,但私下却联系消费者提供检修的做法非常不满。“西门子这种做法完全不符合一个大企业的身份”――罗永浩对此评价道。
砸宝马、砸奔驰等特殊维权在过往案例中也屡见不鲜。
私下和解无果,动用水军给罗永浩“施压”
罗永浩在微博上公布了和西门子的沟通结果后,在其回帖中多数人表示了对“老罗”的支持和理解,但在10月16日凌晨起,在三个小时内开始出现了大量西门子冰箱的“支持者”。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微博用户在发言前都拥有着相似的转贴和发言,当事人罗永浩甚至根据其特性将这类“神秘用户”分为了西门子水军“诺顿组”和“尼雅组”。而在前后短短一天内,在罗永浩对于西门子有关的微博中,至少有40多个固定帐号在下面回帖或者发言称老罗做法偏激、甚至出现带有辱骂性的回复。
把责任推给代工工厂,称博西家电独立生产、销售并提供售后
就在20日罗永浩进行“行为艺术”后当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在微博上虽然称“理解并尊重消费者为维护合法权益所开展的措施”,但同时却强调,“在中国,西门子冰箱产品由博西家用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独立生产、销售并提供售后服务”,“博西家电是由西门子参与投资的企业,在中国自主运营”。而西门子这一试图将自己与西门子冰箱进行“切割”的声明显然将自己逼上了绝路――消费者买的冰箱不管是博西家电还是博东家电生产,都贴的是西门子的标致,消费者最初认的也是“西门子”这个招牌。
1977年,“抵制雀巢运动”在美国爆发。时至今日,雀巢产品问题仍时有发生。
1999年可口可乐对欧洲消费者中毒事件“反应迟钝”,恐惧和流言雪球越滚越大
1999年比利时120人在引用可口可乐后发生中毒,法国也有80人出现同类症状,虽然欧洲公司在一周内便查明了原因,但一开始这件事是由位于美国亚特兰大的公司总部对外沟通,并未启动危机管理方案,只是在公司网站上粘贴了一篇相关报道,报道中充斥着没人看得懂的专业词汇,也没有公司管理层出面表示对此事及中毒者的关切。有关可口可乐的各种不堪和批评之声开始在见诸媒体报端,可口可乐致死的恐惧也在不列颠海峡两侧蔓延,甚至有传言声称鹿特丹和巴黎销售的所有可乐都受到了影响,甚至远在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土伦港也传出可乐致人腹泻的消息。直到法国巴黎和敦刻尔克的民众游行抗议,比利时和法国当局要求可口可乐召回所有产品后可口可乐公司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事发后10天后,可口可乐董事会主席/CEO道格拉斯・依维斯特才前往布鲁塞尔,但场风波却给可口可乐形象和市场份额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1999年底公司利润减少31%,据法国咨询公司阳狮估计,其中三成损失因此次事件造成,而竞争对手抓住机会,借此挑战了10%的市场份额。该事件也成为了依维斯特辞职的重要原因。
不理不睬,故作鸵鸟的雀巢最终导致美国人发起了“一场最为激烈和最动感情的战斗”
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乳制品企业,雀巢也在1970年代末险些遭遇无法挽回的“滑铁卢”――1977年名为“抵制雀巢”产品的运动在美爆发,美国奶制品行动联合会会员也开始四处劝说公众不要购买雀巢产品。起因源于非洲和南美等地不断有婴幼儿因喝过雀巢公司出产的乳制品而生病,媒体调查发现与雀巢奶粉有着密切联系。而雀巢公司却始终未予正面回应,结果遭到了媒体更多的批评之声。直到1984年雀巢承认并实施了世卫组织有关经销母乳替代品的国际公约,抵制运动委员会才正式撤销。整个危机最终持续了10年之久,甚至有观点认为,“抵制雀巢运动”是70-80年代美国人对大型跨国公司发起的“一场最为激烈和最动感情的战斗”。
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