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部委文件的出炉流程
合作关系、谋取利益、讲课费用……官方披露的这些内容足以让外界浮想联翩。
对于数据背后的经济利益,一名券商研究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包括CPI在内的经济数据不仅直接关系到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变化,而且是政府未来经济政策放松或紧缩的风向标,如果提前得到经济数据,就创造了一个投机性交易的机会。
在有传言1月CPI低于预期的2月14日,当时从债市可以观察到,因投资者感受到数据低于预期可能会带来紧缩预期弱化,投资者进场做多导致收益率下行。
投资者正是利用所获数据与市场预期的差异进行获利的。
如果债券投资者提前获得的数据比市场普遍的预期乐观,可先期购入债券,等待正式消息的发布;如果获得的数据较市场预期悲观,则提前卖出债券以控制风险。
一名曾从事过基金行业的人士也对本报记者表示,能提前拿到数据无论是对于券商还是研究员都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如果一家券商的研究报告总是能“猜对”宏观数据,就可以获得基金更多的“分仓”收入。
“跑部钱进”决非夸张。
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林姓高级研究员对本报记者透露,一些机构所聘请的经济学家,也担负着跑关系、拿数据等任务。
供求法则也适用于此。一名期货从业者就表示,他们甚至不需要知道具体数据,只要聊聊天知道关键官员最近在做什么,对某件事情什么看法,就能马上操作股指期货获利。
北京市检察系统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售卖国家机关文件的现象也并不少见,有时一份经济类文件能够卖到40万元到60万元。
上述两起案件的判决给更多的官员敲响了警钟。
杜永胜表示,这反映了一些经济部门在重要的涉密经济数据保密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本报记者从相关渠道了解到,比如一份金融部委普通的工作文件,其出炉的过程中会经过数道“眼线”。
首先,与该文件内容有关的,或者是拟推出该项制度的相关部门相关业务处室起草文件,并在业内进行小范围调研征求市场资深人士意见。
其次,相关业务处室制定了该制度文件的草稿,其他涉及该制度文件的处室相关人士会开会讨论该草稿,成文并呈部门主任等负责人会签。
最后,该部门呈交该部委的分管领导,重要文件要上党委会讨论决定,获准发布后经由办公厅等新闻宣传部门后期组织对外发布,同时信息中心等同步对外网发布,连机要打印室都需要协调一致速度。
这是较为顺畅的一份文件的出炉流程,但很多文件常常会几易其稿,部门之间会签也会多次流转,各部门相关经手人员不计其数,通常有大致登记但不会细到连送交文件的文秘姓名都要记录在案。
如何厘清黑白界限
伍超明和孙振入狱了,一些金融部委官员困惑了。
一名官员便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果有熟悉的朋友约下班后一起吃饭,随便谈谈对宏观经济的见解、讨论一下对资本市场的看法、聊聊对银行信贷增长的观点,就泄密了?“作为监管者,我们也不能生活在真空中。”
如何厘清黑白界限,尚需良策。
谈及数据保密管理方面的一些薄弱环节,杜永胜就表示,比如关于涉密经济数据的密级确定问题,关于涉密经济数据的知悉范围限定问题、关于涉密经济数据的解密时间控制问题等,都还存在一些问题。
今年7月份开始,国家统计局调整统计数据发布方式,将数据发布时间提前。
国家统计局最初的月度发布时间是每月第20日左右,后来改至第11日左右,目前已经改到第9日左右。
其中,月度统计数据发布由以前的新闻发布会集中发布改为网络分项发布。PPI、CPI等月度主要统计指标,力争在数据生产出来后24小时之内发布。
目前,各项指标的发布时间基本固定在每月9日左右,并且排除了假日因素,遇周六、周日照常发布。
而这也是一些发达国家防止泄密的做法。
根据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OMB)发布的“关键联邦经济指标的编制、公布和评价”,公布机关必须有一岗位,能够提供该机关所有经济指标的公布时间表,该岗位任职人员的姓名、办公地址、电话号码必须提供给公众,在正式公布之前,公开数据库不应获得任何数据或估计。一旦公告材料准备完毕,有关机关须加以封存。加拿大华人网 http://www.sinoca.com/
|